为什么有人注定穷一辈子

看了深圳卖口罩月入1000万的小伙,我才知道为什么有的人注定穷一辈子


直到我看到了疫情下的这两个故事。

口罩机变“印钞机”

【Tech星球】采访了一个在深圳做生意小伙子,他叫周文(化名)。

疫情期间,他从国外订购了一批口罩,结果被卡在海关迟迟过不来。于是灵光一现,决定从电子烟生意跨行,自己建厂生产口罩。

于是,当普通玩家还要摇号才能获得购买口罩资格的时候,高级玩家们已经开始跨行业寻找新商机。

政府开了绿色通道,备齐生产、售卖口罩的资质证书时间很快,办了备案,就可以获得生产资质。

办妥手续后,周文就开始着手准备无尘车间和口罩机,不过几天,就实现了生产转型。

一台口罩机每天生产口罩10万个到16万个不等,按每个至少纯赚一块来计算,保守估计一天能赚10万块。

算上原材料,两三天就回本,后面都是净赚。

当然,这期间周文也踩了不少坑。

不良供应商坐地起价,商定好28万一台的口罩机,硬要加到38万。

原本2万块一吨的熔喷布,涨了20倍,稳定在35万到40万之间。

口罩机调配师以前每个月工资是5000到8000,现在直接被人2万挖走,最高峰的时候涨价到8万每天,注意是每天。

即便如此,一个合格的一次性医用级口罩的成本,不超过6毛钱,期货报价是一块五到两块之间。

本着“不恶意加价,不倒买倒卖,不违背良心”的原则,周文的一个搭档,接了3000万个口罩订单,利润也达到了千万。

和他一样跨行业生产口罩的转型者,不在少数。

更有头脑的人,直接把一拖一的口罩机改装成一拖十八,原本产能每分钟60到90个口罩,现在进化到每分钟300到400个。

或是索性在口罩片的两端分别打2个洞,把耳带皮筋附在包装袋里面,这就省去了中间电焊机的步骤。

“哐呲、哐呲”从打片机中掉落的蓝色口罩片,更多时候就像堆积起来的小额人民币。

用印钞机来形容口罩机,毫不夸张。

亏300万后选择继续亏损

作家李刚讲过一件趣事。

大约是几年前,他爱人想买一套学区房。

两人在家合计了一下,发现这么些年下来的存款竟然都凑不够首付。

于是李刚说:算了吧,还是先攒点钱再说。

但胳膊没拧过大腿,他爱人决意要买,于是东拼西凑欠了些债,硬是把首付给付了。

结果才过两年,那套房子的价格就翻了倍。

李刚开心得拍大腿:“幸好买了!”

后来回过神来,李刚说,这件事情恰好印证了“穷人”和“富人”的思维区别。

穷人买房,想的是“我有多少钱,又有多少存款,买不起?那等买得起的时候再买吧”。

富人买房,想的是“我要不要买房,买什么房,还差多少钱,怎么解决”。

穷人永远在等机会,等着时机都成熟,等着资源齐全,然而不出意外的话,这一天永远也等不来。

另一小撮人想的是:这件事情别人做到了,为什么我没做到,我怎样才能做到。

没本金,就找投资人或者贷款;没有技术,就先学技术或者找懂技术的;没关系,就变通找关系;没客户,就一个个登门拜访慢慢联络。

从无到有,于是这一小撮人,就成了富人。

经济学家薛兆丰讲过一句话:

“很多人会觉得,你是谁决定了你将会做什么。事实刚好相反,是你决定做什么,你做了什么,反过来最后定义了你是谁。”

有钱人不断寻找新的奶酪,穷人永远在等待天上掉馅饼。

有钱人想的和你不一样

花瓶里一束花瓣残缺的牡丹花,在普通人眼里也许意味着“富贵不全”,换做诗人心中则寓意着“富贵无边”。

何以如此?

思维不同,导致境界不同。

这场疫情,把绝大多数人逼入荒年。逃离了生命危险,却要面临生存危机。

只有那些抛弃旧的思考方式和存在方式、勇于跳出原有格局的人,才能理所应当地把危机踩在脚底,开启一场“暴富游戏”,维持着自己的丰年。

诚如作家老雾所说,

你永远赚不到超出你认知范围之外的钱,除非你靠运气。

但是靠运气赚到的钱,往往会靠实力亏掉,这是一种必然。

普通人改变结果,优秀的人改变原因,而顶级优秀的人改变思维模型。

如果不能一夜暴富,那学着利用富人思维给自己的生活迭代升级。

穷人亏的每一分钱,都是在给自己的认知不足交学费。

富人赚的每一分钱,都是对世界认知充足的变现。

如果你不想成为被收割的韭菜,就千万别囿于僵化过时的思维里。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什么有人注定穷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