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空先生浅解《论语》子入太庙,每事问

        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子入太庙,每事问”,子指的是孔夫子,太庙这里指的是周公庙。孔子去周公庙参加祝祭的时候,每一件事情都要详细地询问。比如说关于祭品、祭器、祭礼、祭乐等等,每一件事情都要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有人说,谁说鄹人之子知道礼。鄹是鲁国的一个地名,当时孔子的父亲在鄹这个地方做过大夫,孔子也是在这里出生的,鄹人之子就是指的孔子。用鄹人之子来指代孔夫子,其实是对孔夫子非常不敬的,有一种鄙视的含义在其中的。都说孔子以知礼著称,这一看也不知礼,到了周公庙每件事情都要问,他什么也不懂。子闻之曰:“是礼也。”孔夫子听到了以后说,这就是礼。懂与不懂都要去问,这恰恰就是知礼的表现,体现的是一个人内在的恭敬和谨慎,以免有变动不知而出现差错。

        我们再来看当下的生活状态,可能别人跟我们说句话,没等话说完我们就说知道了,可能他说的话和我们想象的不一样,但是在我们的思维方式当中好像不耐烦,不想听他人把话讲完,是我们没有恭敬和谨慎的内在。试想一下如果我们是一个做领导的人,我们会喜欢这样的员工吗?当我们安排一项工作,还没说完他就已经开始自以为是的说知道了,这个时候他去做往往都是错的。

        “入太庙,每事问”孔夫子说是礼也,就是因为每件事情都问这才是知礼的表现。当我们有了恭敬谨慎和谦卑的心态,才能听别人把话说完,遇到事情无论懂与不懂都会去问。我们再举个例子,比如说我们去别人的家里,你不知道人家有没有禁忌,所以不能依着自己在家里的行为习惯。我们去询问:这个手巾我可不可以用,这个地方我可以坐吗。这恰恰是一种知礼的表现,是因为我们内在有恭敬之心,内在有谦逊的态度。

你可能感兴趣的:(虚空先生浅解《论语》子入太庙,每事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