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文抄公” (2002)

再谈“文抄公”

    什么是“文抄公”,说白了,就是“文贼”。翻遍了中国的许多词典,可惜的是“文贼”这一词还没有被列入词典,只有“文抄公”。

有趣的是“文抄公”一词,在《英语双解词典》中还有明确的翻译,英译为Plagiarist,可见“文抄公”并非中国有,美国也有,英国也有,凡是有文字的地方,就有该公。故而,本人想为其杜撰一些文章,目的是在剖析该公剽窃行径的过程中,为其“摇旗呐喊”,为其“申冤”。

首先得肯定,该公有一定的“文底”。虽然自己不会写,但是会欣赏,懂得好坏,擅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他们是文章的“伯乐”,只是行径不雅,经常像老鼠一样东家挖粒“小米”,西家揣捧“苞米面”,南家咬节“火腿肠”,北家拿支“香蕉”,最后“群英汇萃”,既丰富了自己的“粮仓”,又赚了小费,何乐而不为呢?

该公的“语言”,表面上也许如“行云流水”、如“满腹经纶”、如“文山墨海”、如“博古通今”……,实际上就是“嘴尖皮厚腹中空”的山中竹笋。该公主要的“创作”手段是“坐在家里/躲在暗处/翘着二郎腿/叼着红塔山/面前汗牛充栋/心中踌躇满志/手下大刀阔斧/一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圈点大作、谋划未来的气魄……”何其壮观,如此“大腕”风范,“可恭可敬”!

该公也曾有过“妙笔生花”,也曾“心有灵犀一点通”,只是其“大作”让“拜读”的人望文生威,在无穷的文字堆砌里,你读不出个“子丑寅卯”,也搞不清其“人云亦云”个什么东西,在华丽的辞藻中让你晕头转向,“茫然迷失了方向”。他们也曾追寻“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境界,虽经“千辛万苦”,终不能像唐三藏那样到西天取得真经,修成正果,只能“无言以对江东父老”,苟且地活在这个地球上,把自己的“黄色垃圾”推销给那些无知的编辑部,让那些可怜的读者们无意间被“骚扰”了,弄脏了本以“沙尘暴泛滥”的文林……

几十年前,伟大的文学巨匠鲁迅先生曾经声讨过该公们,21世纪是信息时代,在网络快车风驰电掣的今天,只想奉劝该公们适可而止,别在苟延残喘,别在不道德地盗用他人地劳动成果,别在给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创造更多的文字垃圾……

你可能感兴趣的:(再谈“文抄公”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