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皮书》--街头智慧与书本知识

《绿皮书》,奥斯卡最佳影片。

故事发生在60年代的美国。那是个英雄辈出、跌宕起伏的年代:第一次有黑人振臂高呼说自己有个梦想。第一次有名媛立志“不当家庭妇女”,把时尚风潮带入白宫。第一次有信奉罗马天主教的政治家当选总统,功绩丰厚却遭遇刺杀。

对,那是个有刺客,有激烈的种族矛盾和南北冲突的年代。黑人被隔离,只被允许使用特定的厕所、餐厅及旅馆,不可以试穿商店里的衣服,很多人一生都只能给白人做苦力。

《绿皮书》的双男主,肤色一黑一白,前者是老板,举世瞩目的钢琴家唐·雪利,肯尼迪家族的朋友,代表受过良好教育的高阶层人士。后者是江湖混混托尼,钢琴家的临时司机,也是唐在美国南部巡演时的私人助理,代表深谙街头智慧的草莽之流。

优雅富有并且才华横溢的黑人老板与落魄粗俗又没固定收入的白人伙计形成鲜明对比,二人驱车经过南方的田野时,南方农民纷纷驻足,他们有生之年第一次看到白人服侍黑人,第一次看到打扮得体的有色人种被敬为座上宾。

唐大可以只在纽约开演唱会,既有高收入,又不会遭受歧视。但他坚持南下演出,一来是因为受到邀请,二来是为了证明黑人的能力,为自己,也为其他黑人赢得尊重。

托尼原本不喜欢黑人,常年跑江湖头脑灵活,跟三教九流打交道不在话下,其中最重要的是能屈能伸、讲究义气。老板开的工资高,那么为黑人干活又如何;老板被欺凌,理当挺身而出帮他解决问题。

二人共同的目标是确保唐的人身安全、尊严和音乐会的举行都不受任何威胁。有共同目标,即为战友。虽然他们的价值观发生了多次摩擦,但是两人本质上都是善良人,互帮互助,三个月下来,竟成为终生的跨阶层的朋友。

一路上的摩擦和温暖,都被导演以幽默的手法呈现,冲突处,并非必须拍摄流血和暴力,温情的片段,完全不去挑逗人们的泪腺。抛开政治正确的框架,导演只是在讲一个高级幽默的故事,没有搞笑或者噱头,但观众都会心一笑。

这年头,商业片没头脑,有内涵的电影又令人抑郁。偏偏《绿皮书》既传达精神意义,又让人傻傻地开心,可以说是狠狠贴合了影迷的味蕾。

你可能感兴趣的:(《绿皮书》--街头智慧与书本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