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使命感,做最好的自己!

武汉封城第七天,十堰封城第六天,全国确诊新型肺炎病例8147,湖北确诊4903例,全国死亡170人,这个只是官方数据。特殊时期,我开始了宅女生活,打扫房间,做饭,煮茶,布置书房,看书,练瑜伽。

今天听了李镇西老师的讲座《做最好的老师》,他的第一句话我就很认同:教师不光要关注学生的成长,也要关注自身的成长。只有自己成长了,才能带着学生一同成长。

如何突破教师的职业倦怠感呢?每一年都给自己定一个新的目标,不断反思和实践。他谈到自己曾经带过的“成长班”,他和孩子们一起制定班规,班徽,班歌。他从一开始就有目标。。。。。。

思考我一年半以来的教学实践,我的目标是什么? 希望孩子身心健康,自信阳光?似乎不是主要目标,而且也不够明确,其实我根本没有目标。刚走上讲台,生存压力是我考虑最多的问题。学校、家长最看重的是成绩,因此我也总是因为成绩而焦虑,因为班级躁动的气氛而烦躁,因为领导的态度而紧张。而我错过的,是和学生的沟通,和自己的对话。

李镇西老师笔耕不缀,每天都坚持写作,有很多文字是写给他的学生的。我想这一点我能做到,而且对自己和学生的成长都有用。

李镇西老师多年从事中学教学工作,后来做了校长,如今专门研究教育,是苏州大学博士。他提到曾在教学中研究“民主教育”,听起来似乎有点遥远。

陶行知和霍姆林斯基是李镇西最为推荐的两名教育家。我找到陶行知文集读了几篇,就读到“平民教育”。陶行知写道:

“我本来是一个中国的平民。无奈几十年的学校生活,渐渐的把我向外国贵族的方向转移。学校生活对于我的修养固有不可磨灭的益处,但是这种外国的贵族的风尚,却是很大的缺点。好在我的中国性,平民性是很丰富的,我就想黄河决了堤,向那中国平民的路上奔流回来了。”

这句话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反观我自己何尝不是如此。如今中国的大学氛围,也确实是物质和精神都很充实的。学生们不比谁读的书多,谁写的文章好,而是比谁吃、穿的好,工作找得好。什么是好的工作呢?无非是钱多事少的工作。

只有少数人默默的做着自己的事,忍受着寂寞钻研苦读。

我读研期间,也是被成都大街小巷的美食美景、文化氛围所吸引。可是毕业后我离开了成都,回到了小城市来,做了一个普通的中学教师。

起初总是觉得不甘心的。后来做着做着似乎能找到一些教育的热情,也能在经营家庭中获得满足。而后,虽然屡屡被怀疑(要跳槽),我竟逐渐安定下来,只想把学生带好。因为我逐渐看到做一名初中教师似乎是有未来的,有成就感的。

如今看到李镇西博士,我想他是我学习的方向,不管今后在哪里,成长是不变的主题!

今天大略读了一些文字,才发现,对于教育学我还真是个门外汉!竟然现在才开始接触这些教育家思想家!哲学,心理学,教育学我得好好研究一下!

你可能感兴趣的:(带着使命感,做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