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伤缓解手册》3

乔振宇的一个问题,引发了很多成年人的深思,他问成年人的崩溃往往在一个瞬间,你的崩溃是什么?

而齐思钧的回答和很多成年人产生了共鸣,他说记忆深处的一次崩溃在毕业后的第二年生日当天,毕业后对新世界有些无限的憧憬和动力,可真当走进社会才发现充满了挫折,他觉得自己一事无成,所以在生日当天嚎啕大哭一个多小时。

是啊,物价的飞速上涨,快节奏的生活,高强度的竞争力…种种的压力让人产生过多的负面情绪,然后在某个点爆发,然后崩溃。随后我们就会进入几个阶段,否认、愤怒、纠结、沮丧和释怀。


这几个阶段在美国精神病专家伊丽莎白•库伯勒-罗斯看来,统称一个词——悲伤。而最近我正在阅读一本《悲伤缓解手册》,希望可以快速让我们走出这个阶段。

这本书的作者简•华纳拥有心理咨询专业的硕士学位,她的脸书主页“说出你的悲伤”获赞数已超过250万,她还创建了个人博客“住手,不要偷走我的悲伤”以此来帮助别人寻找生命的意义。


自我否认的悲伤

谢丽尔•史翠徳说毁灭之地,有毁灭也有重生。毁灭之地,有漆黑也有光亮,有汪洋也有涸土,有淤泥也有甘露。

面对失败,悲观的人群会习惯性地放大沮丧、悲伤等感受,然后会陷入自我否定中。也许脑子不够灵活,也许不会说话,也许能力不强,也可能经验不足。但就算是真的又如何,人又不是停留在原地一成不变,我们总要向前走。

缺乏的可以补足,不会的可以学习。人生成长的路上,不只是悲伤会如影随形,哪怕是愤怒也会给我们形成一股打破否认的力量,告诉自己,我就不信我不行。

就像杨阳,初到北京,仅有的积蓄只够维持一段生活开销,找到了一份销售工作,但由于经验不足,沟通方式不对,三个月都不开单,公司警告再没有业绩就劝退,面对生活的压力和工作上的挫败,杨阳一度怀疑自己到底行不行。

看着别人的业绩,杨阳告诉自己他可以,于是他每天观察别人的沟通方式,并记录下来,最后总结出了一套适合自己的话术,老天从不会亏待努力的人,不到一年时间,杨阳就从销售小白晋升到了销售经理。

月有阴晴圆缺,人也分缺点和优点,无需因为缺点就妄自菲薄,因为我们还有发光点。



无人理解的悲伤

每一个心碎的人都曾在某刻哭诉:你们为什么不能真正看懂我。这句话出自美国女作家香农•L.阿尔德。

我把不被理解的悲伤拿出来写,是因为最近中小学生自杀的新闻出现频率有些多。甚至樊登老师也曾讲解过某学校教授孩子的自杀事件。失去孩子的家长一定悲痛万分,但我更希望现在还处于这种悲伤的孩子被大家重视起来。

孩子们的绝望来自于家长的攀比,来自于语言暴力,你怎么这么笨,看看人家孩子再看看你,也许家长看似无关紧要的一句指责,却在长期的影响中,让孩子失去自信,陷入自我否定中。

前一段时间有则新闻,家长开着车一直批评孩子,孩子一气之下跳下了桥,还有个孩子在跳楼前,说父母并不爱自己,他就是父母攀比的工具,考试好了就到处炫耀,没考好就批评辱骂。

不仅是孩子,就算工作上的成年人也会因为不被人理解,而积累负面情绪。不用惧怕,这种悲伤也可以自愈,找个时间,找个喜欢的环境,闭上眼,虚构出你喜欢的人物,试着练习把你想呐喊出来的话说出来。

人生会经历很多坎坷,请勿把希望寄托于他人身上,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才是至关重要的。一颗强大的心才可以支撑一个强大的人。


治愈悲伤的正确方式

很多处于悲伤的人,下意识地会去想办法,逃避或减轻悲伤所带来的痛苦,可能来一次酩酊大醉,可能来一次酣畅淋漓的发泄,也可能以身体的痛减轻心里的痛,也有的人让自己沉浸在伤痛中无法自拔,以至于落落寡欢,身心受损。

要想治愈悲伤,首先要迈出第一步,给损害自己身心健康的事情做一个计划表。

拿出两张纸,在其中一张写下这些不好的处理方式,比如沉溺于高热量的食物,比如喝酒买醉,比如缺乏运动宅在家里不出门,比如赖床…你可以尽量的写出所有你认为不正确的处理方式。

然后在另一张纸上,写出你能培养出来的积极的处理方式,比如坚持晨跑勤锻炼,比如健康饮食,也可以是冥想…也是尽可能地写全面。

然后拿起坏习惯的那张纸,看看这些习惯会将你引领到哪条路上,你肯定会看得很糟心,这个时候你再去看看另一张纸,现在的你一定坚定了治愈悲伤的决心,坚决执行积极的正确的处理方式。

美国作家雷切尔•纽梅尔说悲伤不会凭空消失。就像搬运一块沉重的石头,你逐渐掌握了更省力气的办法,然后熟练运用,有时甚至忘记了还在扛着它。

你可能感兴趣的:(《悲伤缓解手册》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