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在我们心里种下了精神和情感的种子,它们会随我们一种成长。”
周迅带着她的新作《不完美的她》上线了,新剧还汇聚了惠英红、赵雅芝等老牌美女明星,连久未露面的黄觉也加入了该剧阵营。
虽然,自从播出以来口碑褒贬不一,但是不影响喜欢它的人,依然一腔热情的等待着每日更新。
剧中尤其让人揪心的是小女孩穆莲生被母亲的男朋友尚武“虐待”的遭遇。
而在整个过程之中,作为母亲的穆静却始终是“睁只眼,闭只眼”,任由自己的男朋友对女儿胡作非为。
所以,她自己在极尽所能卑微的讨好男人的同时,也要求女儿学会讨好。
终于,女儿对妈妈彻底失望,在女主林绪之救她于危难之中后,选择和女主一起生活。
这是一个救赎与被救赎的故事。
以前,我们总是在说到“家”的时候,就认为那是代表温暖的地方,那是有爱的地方。
其实,现实生活中真的不尽然。
就像说到“父母”时,就一定想当然的认为每个父母都是合格的父母。
其实,也是不尽然。
网上流行的一句话:“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一个人的成长经历中,原生家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近年来触碰“原生家庭”话题的影视剧越来越多,《都挺好》中姚晨饰演的苏家小女儿,苏明玉从小就在母亲“重男轻女”的思想下活着。
大热的电视剧《欢乐颂》中蒋欣扮演的樊胜美:“作为一个30岁的女人,一分钱存款没有,赚的钱给自家哥哥买房子,付房贷,甚至哥哥生孩子的钱都需要她支出。”
刚结束的热播剧《安家》,孙俪演的女一号房似锦更是母亲压榨的对象,弟弟吃一碗方便面母亲心疼半天,但是自己两天没钱吃饭却没有一个人知晓。
国际知名心理治疗师苏珊·福沃德在他的《原生家庭》作品中,将有问题父母的行为模式分为了七种类型:
1.天下无不是的父母
这类父母就是那种“打着什么都是为子女好”的旗号,认为自己做什么都是对的。他们甚至会认为对孩子的虐待打骂都是理所当然的“为孩子好”。他们从来不认为自己做的事会伤害到孩子,在一种自我构建的假象下对孩子为所欲为。
2.不称职的父母
这类父母一般对孩子的伤害不是通过打骂的方式,而是疏忽,没有责任心。他们对孩子采取的是不理睬的方式,孩子会生活在“有父母和没父母”区别不大的环境中,近乎是“自生自灭”的成长状态。
3.操控性父母
这种父母会通过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的方法让孩子生出“离不开”他们的感觉,他们一般会采取的要么是简单粗暴的威胁、恐吓等方式让孩子臣服于他们。要么是一种隐蔽的手段,生活上事无巨细的给孩子安排好,让孩子长期“需要”他们。
但是,他们却从来不会关心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看似是孩子离不开他们,实际上是他们离不开孩子而制造出的假象。
4.酗酒型父母
作者说,在酗酒的家庭里,酗酒就像是家里的大秘密,而这个秘密具备的三要素就是:酗酒者否认自己酗酒,酗酒者配偶否认这种状况会导致家里存在的问题,家庭成员却做出“正常”的状态伪装。
这种家庭环境长大的孩子会丧失对他人的信任感,缺乏对父母的信任感,更无法对外界建立起信心。
5.身体虐待父母
这种父母在他们的意识中“暴力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方法”,他们生性冲动易暴怒。而长期被虐待的孩子会很难拥有信任感和安全感,长此以往,那些坏的情绪会演化成一种负面的偏执和戒备心理。
6.言语虐待型父母
这种父母和操控性父母一样,一种会是通过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孩子进行直接的公开辱骂贬损。一种是通过间接的羞辱、挖苦取笑孩子。长期被父母语言虐待的孩子会在后来造成一事无成心理瘫痪的不健康人格。
7.性虐待孩子
这种是我们最怕见到的类型,它给孩子造成的影响将可能会是一生都可能无法逾越的挫折,甚至会是一生都不可逆的伤害。
为人父母,希望不要因为自己的“不合格”而影响、伤害孩子的一生。
毕竟,他们没办法选择自己的父母和家庭出生。
今天又见了一则新闻:3月27日,在福建泉州市,一名女子疑因家庭纠纷带2个子女开车冲下海,结果导致4岁的儿子不幸身亡。
类似这样的新闻,近年来时有发生,让人痛心之余,又无可奈何。
实在不想去理解:是什么样的心理让你不惜赌上孩子的命?
你有没有问过孩子:他们愿意吗?
“每个孩子都是天使”,为人父母,你没有伤害孩子的权利,更没有剥夺他们活着的权利。
在这世上谁又不曾遇到“熬过不如意的一段时间”的经历呢?
今天刮风,明天天晴,连四季都不可能一直都是晴空万里,更何况处处都可能有“委屈”的人生。
(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