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诗经》之《静女》

01

《静女》这首诗主要描写一对相爱的小佳人在城墙上的角楼里约会的故事。整个篇章只为一个“爱”展开,语调清新活泼,描写细腻婉转,是《诗经》中少有的一首只描写恋人约会的喜悦,而没有痛苦思恋的爱情诗。

此诗是站在男子的视角来描写的。一对情人相约在城墙角楼里见面,小伙子早早赶到约会的地点,却并没有见到那位娴雅美丽的心上人,只急的他“搔首踟蹰”,一筹莫展。在这一章中,诗人只用了“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这描写人物外在动作的八个字,极好地刻画了人物的内在心理,栩栩如生地塑造出一位爱慕至深、情深意切的恋人形象。这就是《诗经》的魅力所在。

从词意上看,后面两章的内容,应该是那个小伙子在城墙上痴等心上人的时候,对两人以前交往情形的回忆。在这首诗中,小伙子心目中的女神始终没有出现在现场。“贻我彤管”、“自牧归荑”的事情也是小伙子以回忆的形式倒叙的。

《静女》一诗,在《诗经》当中也算是比较单纯的一首。其微言大义,旧时各家之说多有曲解,其牵强附会之词。这里也就不多说了。

02

下面看一下诗中的美女送给情人的两样东西:彤管和荑(ti)

首先说“彤管”

《静女》诗中的彤管一物,在《诗经》中出现的次数极少,也没有特别的说明,因此很难明确地认定这个“彤管”究竟是干什么物件。

但是历史上大多数人认为这是古代后妃身边女史用以记事的毛笔,笔管上刷有丹漆。《古代汉语词典》和《古代汉语字典》也只有这么一种解释。例句就是“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和“女史彤管,记功书过”等。

还有一说,认为“彤管”是一种朱漆的管状乐器,类似于笛子、洞箫之类的乐器。

但是我猜测,这也可能是一种红色的管状饰品,比如用赤金、红玉、红木或其它红色材料做成的饰品。毕竟一对佳人谈恋爱,美女送给小伙子一个女史专用的彤管笔,这种后妃专用的物品在小伙子手里能不能用?让不让用?还很难说。即便是可以用,但一个的小伙子用一个女史专用的彩笔,让别人看见也会说你娘,而给自己的其人送一个在人前拿不出手的东西,又有多少情趣的呢?当然,这只不过是我个人的脑洞,没有任何史料可以作为支持这个脑洞的有力证据。

03

再说说“荑”

在《现代汉语字典》中,荑有两种读音:一是读yi,动词,铲除杂草的意思;一是读ti,名词,指的是初生的嫩茅草。旧时多用来比喻年轻女子柔嫩洁白的手。在《古代汉语字典》则只有ti这个读音,意思相同。

荑这个字除了在《静女》中出现过,《诗经》中还在《硕人》中也有:“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还有一种说法是,荑一种茅草的芯。例如《风俗通》中说:“荑者,茅始熟中穰,既白且滑。”此处“穰”通“瓤”。说到这里,想起来我们小时候,每到春天,总会去田野里、地堰边、山岗上去打谷荻(dagudi说成“打谷荑daguti”)。就是去找那些刚刚发芽长得不是很高的嫩茅草或者我们家乡叫做“狄草”一种植物,把草芯拔出来吃。草芯又嫩又白,嚼起来细嫩多汁,味道微微有点甜,小孩子们都喜欢。春天踏青时,既非常好玩、有所收获,真是其乐无穷啊!

“daguti”这三个字,一直只听其音,未识其字,今日基本确定就是“打谷荑”。正如孔子在《论语-阳货》所说的那样:“《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草木鸟兽之名。”真是一点都不假。

你可能感兴趣的:(品读《诗经》之《静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