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国力论

二战诸列强、帝国之争夺,无论在辩论时可以有多少个论据与观点出来,事实上则无疑首先是为了争夺石油等资源。至于战争之根本走向,我以为,并不在于战略,而决定于彼此的综合国力之强弱。

彼时中东之油田,以及大庆油田,均尚未勘探出来,所以美国与俄国,便是当时世界产油之两雄。因而希特勒和东条英机们,便必然会动手,也必须去动手。事实是,他们一个在打击俄国,一个在攻袭美国。至于横扫欧洲与入侵我华,则不过是战略之过渡。

因而可以说,对于轴心国而言,政治野心倒在其次;其发动战争的目的,首先便是要抢夺资源,待有了资源以后,便是要大为搞经济发展;如此,方能在国际博弈中,更加占有主动权。

德国在欧洲的对手很明确,因为欧洲的大国强国屈指可数。无外乎是英法俄三国。希特勒和拿破仑则面临着同样一个问题,即两线作战和外线作战的问题。

拿破仑曾经控制着大半个欧洲,所以实际对手只有英国和俄国。但希特勒不一样,除过南面是盟友意大利以外,三面都是敌人。虽然当时之时局使其在外交上颇有成效,然而美国这个可怕的潜在敌人,却无法从根本上消除。因为一战的缘故,美国既不希望德国复兴,也根本无法容忍日本坐大。所以仅管一时不出手,终究必然会坐不住。毕竟,这时的美国已是世界老大,又怎会甘寂寞。

日本也一样。日本自甲午战争以来,几乎每十年便有一仗。日本用武力先后打败了中国和沙俄,初步拥有了殖民地。战争的不断胜利,极大的刺激了日本的野心,也给了日本人某种执念与信心,使其相信,不劳而获的打劫,是个好办法。

当时的中国仍然内乱不休,在整个东亚远东地区,日本主要的对手,仍然还是北面的俄国,与大洋彼岸的美国。而且它比德国的处境更差。德国好歹还能打的过俄国,日本则是既打不过俄国,也打不过美国,只能希图先控制中国。可惜日本的力量虽远强于当时的中国,却始终无法孤立中国。当美俄为了自己的利益,坚定地站在了中国身后,日本帝国的结局便可想而知。

全面开打以后,德国的进展颇为顺利。先远交俄国,伙同攻下波兰,建立缓冲区。接着便全力在西线开打,用闪电攻势横扫一众小国后,又迫使法国投降。虽然海军的水面实力不济,却一度在水下,用潜艇厄住了英国人的咽喉。然后,便是声西击东。对英国展开一番空中攻势,然后直接调头攻俄国。但是,假如美国不暗中扶持英俄,永运只能是假如。在美国的介入下,再加上德国人内部出了问题,战争开始变成消耗战,朝着有利于美国的方向日渐倾斜。

而当美英盟军最终击败了意大利,并扶持俄国人开始大反攻之后,希特勒德国终于是四面楚歌、十面埋伏,最终山穷水尽,走向了灭亡……

亚洲太平洋地区,也是一样雷同的剧情。所不同的是,日本在全面侵华,与北进均受阻之后,选择了直接与美国交锋。先是偷袭珍珠港,接着横扫东南亚,其南进之兵锋,一度直指澳洲一线。然后,在坚持了近六个月之后,中途岛一败,瓜岛二败,接着一败而再败,终究是没有能坚持顶住。日本人的情况,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为了石油而发动战争,又因为石油不足而输了战争。

日本在海军军力上,其实并不差于美国,但问题在于,日本海军的强大力量,是日积月累的产物,终究只能是越打越弱。

日本海军无论是在舰队实力,还是在人员素质上,前期都很有力量,但若持久下去,则必败无疑。否则,便很难解释,为什么日本的作战飞行员,前期与后期天壤之别。

一开始的日本精锐飞行员,若将其放之于美俄等国,则其按水平,大多数人都应该是航校的教员,而不该亲临战场。但是日本的国力有限,飞行员的训练,自开战以来就显得捉襟见肘。一旦精锐丧失,便再无其强大战力可言。

甚至,若非大量军舰先后战沉,则日本海军即使不败,到一九四三年便无法出动。这也正是山本五十六,为什么一定要偷袭珍珠港的根本原因。山本想的是速战速决,但最终还是被美国人拖入了持久战之中,使日本遭到了彻底的失败……

故我以为,孙子所云:言战必先庙算。放之于现实,不仅仅是说,要善于分析军事军力之对比形势,而更应当分析彼此国家间之实力对比。在此基础上,方有可能不战而屈人之兵。

信哉斯言也!上述美国于二战之从容击败德日两国,此中要害,皆在于美国国力之无比强劲,若非如此,纵然是军事战略天才,如汉尼拔拿破仑者,终究也不免会失败。因为其强乃军力之暂强,而不是国力之恒强。似这样的例子,在历史上比比皆是。

今之国人与后人,实在应当尽心尽为,而时刻诫惕之!须时刻谨知,强大之国力,乃一切斗争之本。若空言谋战,器局虽然并不可谓小矣,然而终不可胜也。似历史上的几次朝鲜战争,对于中华,绝对只有那一次,未来将必不会有。因而,每一个中国人,都应当位卑而不忘忧国,为强国复兴而努力。如此,方有赢得自由与尊严的机会。若只知一味沉浸于娱乐至死状态之中,则吾恐吾国终将休矣……

你可能感兴趣的:(综合国力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