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群星闪耀时

      1000年前的唐帝国早已消逝在历史的烟尘中,但凭借唐诗,人们始终记得繁华的长安街市、豪横无赖的少年、奔放善舞的胡姬、飞沙走石的西域绝漠等诸多大唐风华。一首首瑰丽的诗篇经历时光洗礼,流传至今,而撰写它们的诗人也有各自的人生故事。李浩源的《曾有少年时》,讲述了自初唐到晚唐的十名诗人的事迹。书中选取的并非人们耳熟能详的李、杜等一线诗人天团,而是稍显冷门的高适、李贺等人;讲述重点也不在诗,而是他们的经历,可谓是诗人们的十种唐朝人生。全书通过他们的遭际,串联起了大唐三百年的兴衰。

      生活在初唐的陈子昂胆识过人、诗风刚健,一扫诗坛衰颓之风,他以文字求进,却最终对仕途心灰意冷,最终受谗冤死。

      开元名臣、位至宰相的张九龄以文名获得玄宗赏识,写下了“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等传诵至今的佳句,但最终在政争中落败被贬,数年后因病离世。

      以边塞诗闻名的落拓小吏高适,曾写下“岂能贫贱相看老”,在导致大唐由盛转衰的安史之乱中,他却迎来了人生的高光时刻,平步青云,但也与寒微的旧友们渐生隔阂。

      出生富贵、少年得志的韦应物在经历安史之乱后,折节读书,此后在波折的宦海中过起了仕隐人生,留下了颇多恬淡的佳句。

      官宦人家出生的薛涛因家道中落沦为乐伎,却凭着风华绝代、聪慧能诗成为剑南西川节度使的红人,并与诸多达官名士应酬唱和,名动诗坛,有过几段风流往事,亲历了繁华喧嚣,见证了如许兴衰。

      身处中唐衰世,宗室出身的李贺其貌不扬、仕途不顺,他目睹的已非盛唐气象,而是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的局面,心中的郁积化为奇诡的诗句,而英年早逝的他至死都担心作品无法流传。

      出身名门之后的温庭筠恃才放旷、为人不羁,被时人讥为“有德无行”,加上时运不济,卷入唐文宗太子横死风波,以致一生颠沛,却也不改其行,留下了许多风花雪月的诗句。

      想要效法太宗、玄宗,成为有为之君的李昂,身为天子却酷爱读书作诗。缺乏雄主之资的他试图铲除宦官,重振皇权,但事机不密、行事不果,酿成了“甘露之变”,他最终心如死灰,郁郁而终。

      生在晚唐的罗隐屡试不第,此时唐朝已日薄西山,危机四伏,随着黄巢之乱爆发,他更多地关注时事,批评时弊。在投奔钱镠后,他仕途得意,安享富贵,此后尽管唐朝气数将尽,但他不忘匡扶唐室,到唐亡后,他随性寄情山水。

      韦庄同样经历了黄巢之乱,以此为素材写下了长诗《秦妇吟》。唐亡后,他拥立王建在蜀中称帝,被授宰相之职,但面对皇权,他却无法守护一个知心的歌伎。

      除去诗人这个身份,他们有的是困处禁宫的天子,有的是战战兢兢的朝廷重臣,有的是仕途蹉跎的小吏,有的是科场不利的士子,有的是要指望恩主善意的女子。现实生活中,他们大多愁困于外物,在时代大潮裹挟中无法自己,不断地面临“丧失”——陈子昂失去了生命、张九龄失去了权位、韦应物失去了爱妻、罗隐失去了效忠的皇室……才华有时会给他们以机会,有时却又才高累身。唯有在诗歌的世界里,他们才能是恣意的王者,挥洒自己的情思才华,抒写悲欢离合,获得心灵的些许平静。

      《曾有少年时》中的这组人物速写以中晚唐诗人为主,讲述了安史之乱后那个残破的河山里发生的故事。跟着书中人物的足迹,我们可以感受到长安、江南、成都等地的风物,读着他们的故事,我们仿佛看到了那个仍旧注重门第的中古时代里,诗人们经历的悲欢。

你可能感兴趣的:(唐代群星闪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