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便说说”之三:亦茶亦人(原创杂文)

        毫无疑问,茶是树叶制成的。一片青绿色的嫩叶,只有在春天到来的时候,它才有机会站在高枝上,偷窥大自然的片片生机。不料却被人活捉了下来,通过摊晾、杀青、揉捻、晾干、蒸压、干燥,不仅失去了原来的本色,连个肥硕的体型也给压缩成“渣”,最后成为人们喝到口中的茶水了。

        绿的茶色、红的茶色,深沉的颜色,耐人寻味的颜色……先是在玻璃缸中甚是诱人,后来放在白色的小杯里,冒着热气的样子,像极了冬日里,烟波浩渺的江面……

        这就是茶叶带给人们的愉悦感。

        在一眼望不到头的大山深处,靠天吃饭的这些“活古董”们,尽管落户到了山中,已经有几百年了,但贫瘠的土壤乱石丛生,周围的那些杂树,似乎在卯足了劲儿地生长。山民们年年砍伐,年年要给“活古董”们腾出生长的空间,为的是使它们上窜的速度,远高于周围树们的生长。因为它们才是这地上、这山中的主人。但它们似乎有辜负主人之嫌,怎么也长不高、长不大。

        也真难为了这些 “活古董”们了,每年春天刚来,才冒出来的那么一点点嫩芽,就被无情的弄走了,哪儿还有它们成长的机会呢?能长成一棵被人们发现并保护起来的大树、还能结出硕果满枝的茶来,那就相当地了不起了。

        一棵茶树,从幼苗到大树,再到古树,历经百年沧桑而不倒,就像人从婴儿到老年,走的是一条坎坷的曲线,他们经历的雨雪风霜、大小灾难,是多么具有相似的意义啊。

        与人之所以被称其为人,不是人人都能堪以大任一样,莫要看那满山遍野生长着的树们,都长上了绿绿的叶子,真正的茶树并不多,不是每种树的叶片都能成其为茶叶。很多树叶甚是可爱,最终却是个异类。石头和鸡蛋的外形不都一样吗,咋本质的区别有那么大呢?!

        有的人,也和这生长缓慢的茶树一样,尽管你一个劲儿地给他提供成长的机会,但糊不上墙的烂泥巴,终归还是要败下阵来的。

        这里,我们不妨来个创新的想法:要是当初第一个将树叶制成茶叶的人,所采用的是其他树的叶,而非茶树的叶,也可能那 “ 茶”的味道就彻底地被颠覆了。

        在一切名茶系列中,普洱茶也可能算不得是有名气的茶,但凡是喝惯了它的人,可能对它就生出一种难舍难分的依恋了。

        我以前对茶是不感兴趣的。不好喝茶的原因来自于两方面。一是没有这份闲功夫。喝茶是需要有一番讲究的。比如适合于自己肠胃和口感的茶,是需得花时间论证和挑选的。二是经济状况也保障不了。虽然上班忙得像打仗一样,但瞎忙的企业是没有前途的。这不,我很快就下岗了。

        下岗,使我的时间变得一文不值。通常上帝在关闭一道门时,都会打开一扇窗让你呼吸。以前我上班,妻子的生意冷淡得就跟乞丐每天没几个子儿的收入一样。可自从我下岗以后,奇怪的事就发生了,她每月赚的钱除了用于我们的一日三餐外,居然还解决了我的茶钱。

        普洱茶对我有吸引力的原因,还是它的独特性。用独特的工具、采取独特的冲泡法,泡茶就成了一门有点神秘的技术活儿。前面我说了,我是个时间有些宽余的人,而普洱茶正好迎合了我这一点。

        妻子每天上班走了之后,空荡荡的一大套房子里,我这个无所事事的孤寂之人,便泡上了一天中的第一壶新茶。

        我是个 “胃寒” 的人,能够适合我喝的茶并不多。四川的竹叶青和福建的铁观音,以及信阳毛尘(我还可以举出很多类似的茶来,不过,仅作代表的意思说明一下,也够了),这些绿茶,以前我也零星地喝过,都被挑剔的肠胃给否定了,唯普洱生茶是个例外。

        但普洱茶中,还有熟茶这一分支,我喝下后又有一种燥热感,身体接受不了。所以,哪怕大雪满天的冬日,我都以普洱生茶作为自己一年的标配。

      很遗憾,在我储存的茶叶中,只有基本能喝下肚的普通茶,而没有可以用作炫耀的好茶。毕竟有茶喝,也是一件很满足的事了。

        普洱生茶,随储存的年份长短,而显稀奇。它的颜色也随最初的淡红色,而愈发浓厚,红得像血,而口感纯正,没有任何的怪味。

        据说,真正的老古树普洱茶,在存放好几十年后,它滋味浓烈、醇厚稳健,汤色红浓明亮,越陈越香,品质越佳,价格也高得惊人,都可以作保健品吃了。喝下后,全身冒汗__逼出的是体内的湿气,抑或是毒素,你立即就有一种神清气爽的快感。但这样的茶于我来说,是一种夸张的道听途说罢了。

        基于“久病成良医”这样的理论观点,常喝普洱茶的我,便有了自己的发现。普洱茶每泡的茶味,是多么像坎坷曲折的人生经历啊。

        一壶普洱茶,由于过水即倒,少说点,也要泡上十多泡后才会淡了茶味。喝茶的人,站在茶台旁边,每一泡都饮那么一小杯,从第一泡到最后一泡,是有不同的味道可供享受的。

        不同的人,泡出的茶水,它的香、甜、甘、苦、涩、津、气、陈的味儿,是有不同的感觉。这也是由泡茶人的性格、爱好、习惯决定了的。

        开始,它茶味浓烈,茶水浑浊,苦中带涩,是树叶的味儿,泡到中间,茶叶完全舒展开来,茶的味道失放得淋漓尽致。越接近尾声的茶水,哪怕你每泡蕴积的时间再长些,那味儿都是寡淡的,完全沦落到水的味道了。

        人生亦如此。童年青年的时候,人生才刚刚开始,性格张扬,理想丰满,就像初泡的普洱茶一样,充满着浓烈的芳香,魅人的力量;当随着年龄的推进,经验的累积,事业的成熟,中年时期的处事风格,就像泡走了(初泡时的)苦涩、昏浊之后,迎来的是普洱茶中间那几泡一样,茶水清澈,口感柔和__这无疑是喝茶人最美的享受了。中年的人生,有如盛开的花儿,总是一道最靓丽的风景;而茶壶中最后的那几泡,茶虽还是原来的茶,色泽和口感却大相径庭了。人到了迟暮黄昏,所发挥的作用和身体的老迈,与这已经萃取了茶汁而变成纯粹的水,还有什么区别的呢?

        因此,我每次在喝着普洱茶时,总是对中间部分的茶水情有独钟。仿佛它是我人生中最得意的篇章,赋予了我最浪漫的情怀。

        心里却又在暗暗地想着:这喝下的仅仅是茶么,明明品味的是食色人生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随便说说”之三:亦茶亦人(原创杂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