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本小人书:戴高乐

感谢订阅《每天一本小人书》,欢迎关注,点赞、评论和转发!

今天是4月26日,我们要讲的小人书故事是《戴高乐》。

夏尔·戴高乐是法国现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他一生处在风云激荡的历史大变革时期。

戴高乐1890年11月22日生于法国里尔市。祖父是历史学家,祖母是个颇有名气的文学家,父亲是教员,为人正直。

他们全家常常在餐桌旁谈论普法战争后法国丧失阿尔萨斯,洛林的国耻等等,讲到伤心处,甚至潸然泪下。给小戴高乐留下深刻印象。

戴高乐自幼在这种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的熏陶下长大。童年时与弟兄们玩打仗游戏,他总是抢着当法军总司令。

14岁那年,戴高乐郑重其事地对父母说:“我要考圣西尔军校,当个军人!”5年后他如愿以偿,被圣西尔军校录取。从此开始了军人生涯。

1912年,戴高乐从军校毕业,以少尉身份被派往阿拉斯城第三十三步兵团。在此,他认识了新任团长贝当上校,在戴高乐的政治生涯中揭开了耐人寻味的一页。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在凡尔登战役中,戴高乐身负重伤,倒在血泊中。而后被德军俘虏,关进战俘营,到1918年才获释。

1922年,戴高乐考入军事学院深造。1924年在毕业生战术实地考核时,戴高乐出色地指挥部队完成了演习任务。表现了自己独特的战术思想。

后来,已当上法军总监的贝当元帅,委任戴高乐为他的幕僚。戴高乐不同于一般军人,他有较清醒的政治头脑和抱负。

三十年代,希特勒德国崛起,欧洲笼罩着战争阴影。但是法国军事当局信奉消极防御战略。

1934年,希特勒由德国总理改任元首,实行法西斯独裁。戴高乐对德国一直有比较清醒的估计。他预言,如果德军突破法军防线,法军将一败涂地。

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9月3日,英、法两国被迫对德宣战,但实际上宣而不战。双方对峙互不交锋,形成所谓“假战”状态。

1940年5月,希特勒发动闪电战,入侵荷兰、比利时。接着德军绕过马奇诺防线攻克法国色当塞,直驱英吉利海峡。措手不及的33万英、法军仓皇逃跑。

6月,德军以百师之众猛攻索姆河阵地,扑向巴黎。巴黎十室九空,德军象潮水般涌进巴黎。

法国政府被迫迁都波尔多。1940年3月出任总理的雷诺,破格提拔戴高乐为国防和陆军部次长。这是戴高乐一生中的重大转折。

随着战局的发展,法国政府和军队内部主战派和主和派的斗争亦趋激化。戴高乐自告奋勇去英国商谈协助解决法政府迁往北非的运输问题,力主抗战到底。6月15日,戴高乐在伦敦会见英国首相丘吉尔。

6月16日晚,雷诺宣布辞职,贝当上台,17日晚,贝当政府宣布:“战斗必须停止,法国宣布投降。”

戴高乐彻夜未眠。经反复思考后,他决计抗战到底。第二天,戴高乐在伦敦广播电台发表讲话,号召法国人民继续战斗。

6月19日,贝当政府发表公告,宣布戴高乐已不再是政府成员,开除他的军阶。法国驻英大使馆通知他回国,听候军事法庭审判。接着,他被缺席判处死刑。

卖国政府的卑劣行径,反而提高了戴高乐的地位。英国正式承认戴高乐为“一切自由法国人的领袖”。戴高乐忍辱负重,一面组建军队,一面组织了由一批抗德政界人士组成的抗德政权。

贝当投降不久,法国本土就出现了爱国人士自发的抗德运动,戴高乐获悉此情况后,把投奔伦敦的前省长穆兰作为代表派回国。

1943年5月,成立了以穆兰为主席的全国抵抗运动委员会,戴高乐被确认为法国抵抗运动的唯一领袖,从此,戴高乐在军事上进一步统一了国内外抗德力量。

1942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处在转折关头,美国为了插足北非和扶植一个受美国控制的政权,以取代坚决维护法兰西主权和独立的戴高乐、结果选中了吉罗上将。

面对新的挑战,戴高乐坚持抗德和维护独立主权的原则,依靠国内外抵抗运动的支持采取了相应对策,将吉罗排挤掉,挫败了美国的阴谋,控制了局面。

1943年2月苏联红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获胜。美、英决定开辟第二战场。1944年6月,美英联军横渡英吉利海峡,在法国北部诺曼底海滩登陆。

美国想把法国变成其附庸,在盟军迫近巴黎之际,迟迟不作解放巴黎的部署。

戴高乐同美国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在盟军登陆前3天,将法兰西民族解放委员会改名为法兰西共和国临时政府。并率法国部队参加巴黎人民起义,解放了巴黎,保卫了法兰西的独立和主权。

8月25日,戴高乐在群众的欢呼声中回到巴黎,第二天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典礼,树立自己作为新政权的象征地位。

戴高乐执政后,组建自己的政权班子迅速控制了法国局势,把军政大权牢牢掌握在手中。

当时,美、英等国无意把法国作为战胜国来对待。戴高乐发誓要让法国重新跻身于大国行列。经过力争,法国取得了进入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位置。

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戴高乐一方面同意在法国进行普选,一方面在宪法问题上坚持自己的独立主张。他的方案同法国的议会制传统格格不入,遭到强烈反对。戴高乐宣布引退。

尽管这个举动轰动一时,却没有引起大的震动,戴高乐感到十分失望和恼火。他在科隆贝双教堂镇的拉布瓦瑟里过上了隐居生活。

法国政局长期动荡不安。1946一1958年的12年间更换了25届内阁。统治集团内部矛盾重重。震撼全国的阿尔及尔军事暴乱,使戴高乐得以东山再起。

1958年5月13日10万人游行示威,他们中间除了阿尔及利亚殖民主义组织和一些驻军将领外,还有一些戴高乐分子,他们要求戴高乐上台。

5月15日,驻阿尔及利亚法军总司令萨朗将军在总督府阳台上对向他欢呼的人群呼口号:“法国万岁!““戴高乐万岁!“

16日,法国空军编队飞行,在科隆贝上空排成“洛林双十字“队形,向戴高乐致敬,戴高乐站在庭院中,高举双臂成预示胜利的V字形,遥遥作答。

戴高乐很清楚,要实现自己的宏图大略,必须首先在政治上站稳脚跟,对法国的政治体制进行重大调整和改革。因此,他把制订新宪法放在压倒一切的位置上。

戴高乐运用手腕,修改法案,削弱议会总理和内阁的作用,扩充总统的实权,巩固了自己的地位。1958年12月戴高乐当选为总统。

戴高乐的日常生活很平淡,他一直保持军人的生活方式,不喜欢排场。他和夫人在豪华的爱丽舍宫过了12年,全部行李用一辆小车就能拉走。

随着新体制和戴高乐政权地位的确立,解决阿尔及利亚问题便提上了日程。戴高乐作为资产阶级革新家,用战略眼光,作出了决定:让阿尔及利亚人自决。

一石激起千层浪。原先拥护戴高乐上台的殖民集团疯狂反对戴高乐。1960年1月阿尔及尔殖民主义者组织游行示威,高喊“绞死戴高乐”等口号,并筑起街垒,一片混乱。

戴高乐坚定表示决不改变政策,1962年8月22日,戴高乐乘车前往库布莱镇军用机场途中,遭恐怖分子袭击。14发子弹击中座车,戴高乐幸免于难。

几经曲折,1962年4月法国公民投票表决结果,戴高乐获得广泛支持。他断然终止了对阿尔及利亚的殖民战争,结束法国132年来对阿尔及利亚的殖民统治。戴高乐顺应了历史潮流。

戴高乐执政11年间,法国不仅在经济上取得了空前高速的增长,而且实现了工农业生产和社会结构的现代化。外交上,戴高乐既同美国进行斗争,又保持其联盟关系。

法国经济、财政稳定,并建立了核力量。戴高乐更坚定了独立的信心,为了维护民族独立,争取大国地位,1966年,戴高乐宣布法国退出北大西洋公约军事一体化组织。

戴高乐于1964年1月在西方主要国家中率先正式承认中国,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周恩来总理说:“戴高乐将军树立了一个勇于面对现实,敢于独立自主的榜样。“

1968年春,从北美到西欧此伏彼起的学生运动蔓延到法国。巴黎近郊农泰尔文学院学生首先发难,很快波及巴黎大学,局势急转直下。

戴高乐表示不能容许街头暴乱,警察奉命向街垒冲锋,学生同军警格斗,一时交通中断,火光冲天。

戴高乐心情沉重,还是照样按计划出访罗马尼亚,待他不得不提前回国时,局面大有不可收拾之势。整个法国陷于瘫痪。

戴高乐一生不知经过多少惊涛骇浪,不过,象“五月风暴”这样来自人民的直接威胁却是第一回。

戴高乐对局势作了最坏的估计,为了防备游行队伍包围爱丽舍宫,戴高乐乘直升飞机前往联邦德国的法国驻军司令部。

后来戴高乐好不容易重新控制了局势。但是,问题和矛盾并未随之消失,其主要原因是他的政策没有给广大劳动群众带来多少实惠失业率急剧上升。

实际上,法国大资产阶级内部已萌换马之意,他的助手蓬皮杜同戴高乐分道扬镳,多年合作的吉斯卡尔·德斯公开表示不投他的票。

1969年4月28日凌晨,戴高乐宣布引退。他收拾好东西和文件,悄然离开爱丽舍宫。

戴高乐隐居在科隆贝,过着淡泊的晚年生活,他不公开露面,也不会见客人,只是专心写作《希望回忆录》,他始终把自己看作是法国的“卫士”。

1970年11月9日下午,戴高乐因血管破裂引起体内大出血去世。享年80岁。法国举国悲痛。

戴高乐不愧为反法西斯侵略和维护法兰西民族独立的不屈战士。“戴高乐主义”几乎成了反霸和独立的同义词。

感谢订阅连载《每天一本小人书》,你可以在评论区留下自己的疑问或观点,与作者和其他读者共同交流!

你可能感兴趣的:(每天一本小人书:戴高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