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榆树

家里有块地,大家都叫它大榆树地。名字的起源很简单,这块地旁边有棵榆树。榆树长的特别粗壮,两个人手拉手才能抱的住。

小时候捉迷藏的时候,喜欢躲这棵榆树上,而且从小就喜欢吃榆钱,这棵树也是我摘榆钱最多的地方,所以对这棵树是有特殊的感情的。

榆树枝是做铁锹把最好的材料,不容易折,耐用。每到春天要准备种庄稼的时候,爸爸就会砍很多适合做铁锹把的榆树枝回来,把家里的工具修理一遍。所以自小的认知中,就觉得榆树是比其他树种更有用的树。

我家后院也有一棵榆树,只不过从我有记忆开始,这个榆树就长的不旺盛。因为缺水的缘故,每年仅仅只有可怜的几枝树枝会发芽长叶,更多的树枝,是枯死的。再往后,整个树都枯死了。直到如今,这棵枯死的榆树,依旧屹立在后院,不过它的下半截,已经跟牛羊的草料混在一起。

在家乡,只有那些能经常浇水的树木,才能活的旺盛。干旱是很考验生命力的,可惜并没有多少物种能真的经受住干旱的考验。即便是那棵长在农田旁边的老榆树,也仅仅借着浇地时的水分保持着生命。

大学毕业,我来到了这个不缺水的城市工作。单位附近,也有棵大榆树,树干很粗,也需要两个人手拉手才能抱住,大概跟我家农田旁的那棵榆树年龄相当。不过从整棵树的个头来看,单位旁边的这棵树明显营养充足,枝繁叶茂不说,单就是高度,都比我家农田旁的那棵,高了不少。

每次上班,都会路过这棵榆树,每次路过这棵榆树,心里都会生出很多感触。生命,只有在适合自己的土壤里,才能长的旺盛。有时候我总在想,如果我家后院的那棵榆树,生长在一个水分充足的地方,如今大概也成了参天大树,必然不会是枯死的命运。

可是,生活没有那么多假设,也并非所有生命,都会生长在适合自己的土壤里,更甚者,绝大多数的植被,其实都是在适应环境,而非天生就生长在适合自己的环境里。

记得初中时,富二代这个词刚开始流行。有次老师跟大家聊天,有人说当个富二代多好。这句话一时间引起大家共鸣,就是,做个富二代多好。对如今的孩子而言,富裕的家庭,大概就是他们最想要的土壤。只是很可以,生活免费提供给我们的,永远都不会是我们想要的,除非努力争取。

就像那些在干渴的土地上艰难生长的植被,难道就应该怨天尤人等待死亡?去到大西北荒凉的大戈壁走一走,会发现有很多植被,在艰难的生长着。小时候经常跟着父母去拉沙。拉沙的地点在沙漠边缘,那里有很多沙枣树,红柳,杨树,柳树还有榆树,被沙漠埋没了半个身子,却依旧努力的发芽,为荒凉的沙漠添着绿色,也向着悲惨的命运展示着自己的顽强。

前几日回家,路旁的杨树,树梢干枯的部分明显比以前多了,不过那些发芽的树枝,却依旧茂盛的生长着,好像在向着干涸的气候叫板着:即便我无法改变命运,却依旧要活的精彩。

生命精彩的模样,大概正是生长在恶劣环境中却依旧不屈不挠。树木如此,人也如此。

你可能感兴趣的:(老榆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