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为何愿为知己者死?

世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更因社会动荡,风起云涌,浪起翻腾,天下志士为求一用而常不可得!“孔子、孟子,荀子、韩非子、屈子(屈原)”个个都名满天下,尚且屡屡不得志,常常陷入困窘的境地,更何况普通的志士呢?

所以志士但凡投身无路,报国无门,心有怀才不遇之离愁,偶然之际得遇名主自然心怀感激,以“知遇之恩”为莫大知恩!志士们的名言常常是“生我者父母,知我者某某人也”!

而志士们的待遇也常常是一旦受用,片刻之间就贵为诸侯上卿,衣“绫罗绸缎”,食“山珍美味”,动辄是“黄金几百辆”,“美女服待不尽”,“甚至父母家人也得到厚待”。这种情况下,但凡良心未泯的志士唯恐今生报答不尽,哪怕付出自己的生命又何所在乎呢?

是谁对待一个看大门的就像自己的长辈?

侯赢,魏国东城门上一个看大门的,已经70多岁了,依旧十分贫穷!魏公子无忌名满天下,不知道从哪里听说“侯赢”是个隐士,怀着对隐士的仰慕之心,带着厚重的礼物前来拜见。

侯赢,半糟老头子了,半截身子都要入黄土的人了,自然不看重那些礼物。魏公子就大摆宴席,等到人全都到齐的时候,专门去请侯嬴,在马车上还特意空出尊贵的位置。侯嬴二话不说一屁股就做上马车上上等贵客的位置,故意露出得意的神色,想看看魏公子的表现怎么样!结果魏公子果然礼贤下士,表现的十分恭敬!走到半路上,想起菜市场杀猪的老朋友朱亥,于是又让魏公子专门绕回去。到了朱亥那里,淡扯闲聊一聊聊半天,眼睛时不时看一眼魏公子是不是不太高兴。人家魏公子是真心求“志士”,表现的杠杠的,那是恭恭敬敬啊!

到了宴席上,又当着天下诸侯,上卿,万千门客的面为侯嬴祝寿。想必这时候,侯嬴早就被魏公子征服了吧!等到撤去宴席,侯嬴就成为了公子无忌的上宾!

等到赵国有难,公子无忌准备去救援,魏国国君不许,公子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准备去跟秦国拼刺刀。侯嬴却说:“公子努力吧,老臣不能跟您一起去。”无忌公子走到半路心里很奇怪,知道侯嬴是故意这样说,一定有话要说!于是半路返回!最终,侯嬴为魏公子想出“窃符救赵”的办法,但一旦偷了魏王的兵符,魏公子再也无法回到魏国。侯嬴年迈不能跟随,就估算魏公子到达边境军营的时候,面向公子所在的北方自刎而死!

这样的相识再到相知,心意相通,人生在世,得知己如此,夫复何求?士为之一死又有何难?若苟且则知己不在,知遇之恩何以报?若偷生则连累恩公,死又有什么好害怕的呢?

又是谁浑身涂满油漆,吞下炭火,让自己容貌无法辨认,为死去的赏识自己的伯乐报仇雪恨?

这个人叫“豫让”!豫让从前不被人赏识,唯独“智伯”了解他,赏识他,任用他。但智伯被“赵襄子”杀死!

于是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仇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

豫让第一次报仇,改名换姓,去了“赵襄子”的宫中修厕所,身上带着匕首,一心想杀“赵襄子”为智伯报仇,结果却被抓了!“赵襄子”感念豫让是个义士就放了他。

结果豫让却仍然一根筋,怎么搞都要报仇。于是第二次报仇,把自己浑身涂满油漆,长满了恶疮,又吞下火炭让自己的声音变得沙哑,人不人鬼不鬼连自己的老婆也无法辨认!有一个朋友认出了,问:你何苦要这样呢?凭借你的才能,去当个卧底,找机会接近,不是很容易报仇吗?为什么这样作践自己呢?豫让答:如果投靠他,却又背叛杀了他,那是不忠不义啊,我这样做就是要让那些不忠不义之人感到羞愧!

于是偷偷藏在“赵襄子”经过的桥下面,马一惊,又被发现了!“赵襄子问:智伯已死,你为什么一定要为他报仇呢?豫让答:智伯,他对待我如同对待国士一样,因此我也应该像国士一样报答他。

赵襄子不再饶恕豫让,豫让请求击打“找襄子”的衣服三次,以示为智伯报仇之意,说道:忠诚的臣子有为美名而死的道义。我本应伏法受诛,但是我恳求能够得到您的衣服来击打它,以此来表达我替智伯报仇的心意,这样一来,我就是死了也没有遗憾了!然后豫让拔出剑来三次跳起来击刺赵襄子的衣服,最后拔剑自杀!

仅仅是一个“国士”的名分,就以死相报,真的值得吗?

是谁明知“壮士一去兮不复返”,却依然前行?

这个人是荆

轲!荆轲被太子丹尊为上卿,让他住在上等的公馆中。太子每天都来到荆轲所住的公馆门前,给荆轲提供丰盛的饮食,奇珍异宝,车马、美女任凭享用!荆轲难道是为了这些吗?

如果说侯嬴为魏公子,豫让为智伯而死是知遇加知己,那么荆轲为燕太子丹则完全是为了一个承诺,是更多的利益交换,只是这里面还有荆轲自己的志向在里面。当时,秦国以虎狼之心,逐渐吞并六国,六国相继快要亡国灭种,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荆轲是卫国人,卫国当时已被迁徏。六国之士,谁人不咬牙切齿地恨秦国呢?谁不想败秦国以报深仇呢?

所以荆轲明知一定会死,也知道有可能任务失败,但依然为了那份知遇之恩,那份燕太子丹和死去的朋友田光的承诺,毅然绝然而去!哪怕一死唤起了六国人士灭秦的斗志呢?

是谁弃绝一生挚爱之琴曲,终生不复谈琴?

这个人是俞伯牙!俞伯牙谈琴,跟别人都是对牛弹琴,只有钟子期能懂他。一曲谈吧,钟子期说“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又一曲谈罢,钟子期说:“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后来钟子期死去!世上再没有能听懂俞伯牙琴声的知音,于是俞伯牙就破琴绝弦,终身不再谈琴!俞伯牙和钟子期是完全的精神上的知己,没有任何的利益关系。等到钟子期死后,俞伯牙的精神已死,虽然人没死,但破琴绝弦,实际是为知己精神死!也是一种“士为知己者死”!

士为知己者死,有很深的社会原因,虽然今天看来过于激进,但志士们知恩图报的精神值得学习!

你可能感兴趣的:(士为何愿为知己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