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沙丘中的“巴特勒圣战”会出现在我们的未来吗?

文末送书福利

近日,电影《沙丘》热映,引起科幻迷的热烈讨论。

影片的故事背景中,上万年前曾爆发过一场人机大战——巴特勒圣战。这场大战的起因是,当时人类被拥有高度智慧的人工智能统治,人工智能逐渐成为奴役人类的可憎存在,于是人类发动了巴特勒圣战,将人工智能和一切复杂计算机从人类世界彻底清除了,人工智能也成了《沙丘》宇宙的禁忌。

电影沙丘中的“巴特勒圣战”会出现在我们的未来吗?_第1张图片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数字革命开启了大数据时代,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暴风骤雨般的波动与变革,而这些都源于计算机实力的大幅提升,也意味着我们当下正在经历的变革和转型仅仅是一个开端。

但是,这个开端已经足以让我们手忙脚乱,或愕然,或亢奋。那么,大数据时代会是现实版的“沙丘宇宙”吗?

《大数据时代生存法则》一书的作者是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的伦理学教授,他放眼大数据时代全景,以颇具哲学意味的视角带领我们看见隐秘的角落,寻找大数据时代的生存法则

电影沙丘中的“巴特勒圣战”会出现在我们的未来吗?_第2张图片

数字革命威胁到了人类作为施动者,或是自身命运主宰者的地位。我们之所以能在关乎自身和世界的问题上做出重大抉择,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能够分门别类地展开理性分析,比如下面几个问题。

如果人工智能有智慧

科学家盘算着造出计算机“深蓝”(Deep Bule),让它们在落子之前就能细致描绘出人类对手将如何一步步落败,让人类对手在对战之前就甘拜下风。尽管这样的计算机还未现世,但我们也无法忽视能够战胜人类棋手的计算机已经出现的事实。

电影沙丘中的“巴特勒圣战”会出现在我们的未来吗?_第3张图片

《大数据时代生存法则》提出了一个新概念,“人类例外论”,指的是我们对未来计算机的实力所怀有的偏见还夹杂着对人类自我能力的过高认知

这个例外体现在,人工智能服从于运算法则,但人类拥有天赋,靠直觉寻求答案,靠智慧展现风采。一台计算机或许可以执行每秒10亿次的运算,但它绝不可能拥有智慧。这是“人类例外论”的内在逻辑。

但是现有人工智能的局限性不该让我们一叶障目,看不到它们“下一代”可能拥有的实力。我们一方面要保留在现有某些人工智能面前所秉持的骄傲态度,一方面又要展现对这些机器实力爆棚的“后代”该有的谦和。

如果未来的人工智能拥有了智慧,人类该如何与它共处呢?那样的未来对于人类来说,可能是一个残酷的生存世界,甚至在拥有智慧的人工智能面前,我们连谋生的机会都没有。

电影沙丘中的“巴特勒圣战”会出现在我们的未来吗?_第4张图片

如果和人工智能竞聘

在21世纪初期的数十年中,工作是人类的常态,即便在失业率居高不下的年代,“工作即常态”这一理念也从未消失。

人类制造人工智能的目标在于制造出能够完成脑力活动的机器,而数据是大数据时代的典型财富,是专为承担脑力劳动的机器量身打造的,那么在这个时代,如果和拥有智慧的人工智能竞聘,人类还有优势吗?

聘请人类劳动者需要支付酬劳,人工智能不需要,当然,它们的维修保养需要成本,但相比支付人类劳动者酬劳来说,人工智能更划算。何况,人类劳动者可能还有一些心愿,比如带薪假期。人工智能就没有这样的需求。

电影沙丘中的“巴特勒圣战”会出现在我们的未来吗?_第5张图片

机器从不会酩酊大醉;它们的双手从不会因过度劳动而颤抖;它们不会旷工,也不会因闹着加工资而罢工;它们精确度高、规律性强,制造出的机械结构要么精妙绝伦,要么敦实厚重。

书中引用了蒸汽锤的发明者詹姆斯·内史密斯的这段话,意在说明人工智能带来的冲击有多大,它们可能在职场竞争中将人类远远甩在身后,让人类望尘莫及。

电影沙丘中的“巴特勒圣战”会出现在我们的未来吗?_第6张图片

如果人工智能的职场竞争优势令你心生恐惧,那么,“人类例外论”可能从另一个角度缓解你的担忧,因为人类拥有在工作领域立于不败之地的资本,那就是思维能力。

如果工智能有情感

人类拥有思维能力,是有七情六欲的生命体。我们制造出为我们工作的人工智能,又害怕人工智能夺走我们的工作,但是我们应该想到,在某一个方面,我们的需求只有人类才能满足,那就是情感。满足人类情感需求的工作,很有可能是人工智能无法承担的。

比如,你觉得,人工智能就无法在《脱口秀大会》的舞台上舌灿如莲,逗得观众捧腹大笑吗?

电影沙丘中的“巴特勒圣战”会出现在我们的未来吗?_第7张图片

《大数据生存法则》中还有一个新概念,叫“社会-数字经济”。作者认为,这将是大数据时代的经济模式。数字经济的核心价值观是效率为先,社会经济的的核心价值观是人性为先。

作者将“社会”放在“数字”的前面,他的态度显而易见,那就是,在人类文明开化之前我们就具有的群居属性已经烙印在我们的心灵深处,这种属性就是人类情感的暗号,只有人类才懂得

以早上为你调制拿铁的咖啡师为例,你与咖啡师之间的情感交流可能转瞬即逝,但这其中蕴含的情感特质是你不容忽视的。同样,你也会在不经意间关注咖啡师的精神世界。

电影沙丘中的“巴特勒圣战”会出现在我们的未来吗?_第8张图片

为了使社会需求得到满足,我们必须与形形色色的人产生关系,情感就是这种关系的纽带。满足人类情感需求的工作,是人工智能难以取代的。

退一步讲,如果人工智能拥有了情感,或许人类的处境也没有那么糟糕。

在职场,人工智能也可能发起一场大罢工,要求加薪、缩短工作时长,谋取福利。因为它们也有情感需求了。

在情场,如果你和人工智能相爱,你可能会时时刻刻感到忧心忡忡,害怕一旦对你爱人的头颅进行扫描,你就会发现那里面并没有大脑,而是布满了各种电路板。这对于你的情感关系而言将是一个噩耗。

电影沙丘中的“巴特勒圣战”会出现在我们的未来吗?_第9张图片

如此看来,无论工作还是恋爱,人工智能都不太可能完全压制人类,我们还可以选择。

科技上没有“别无选择”

TINA是“There is no alternative”的首字母缩写。科技领域的TINA在引导我们纯粹从效率的角度来衡量人类能完成的工作。如果是这样,人类制造出效率更高的人工智能,终将被人工智能取代。

但是正如作者在书中所表现的态度,人性为先的经济模式才应该放在首位。因为我们喜欢与人互动。如果你正在拨打某个公司的热线服务电话,希望该公司为你解决某个问题,你会不断地在电话上按“0”以求接通人工服务。

我们享受在与他人的互动中获取的愉悦感,哪怕这种愉悦感稍纵即逝。

我们需要的互动对象是跟我们相仿,具有智慧和情感的生命体,这是当前的人工智能所不具备的,而一旦它们具备了这两种特质,或许它们也并不比人类更具优势。

电影沙丘中的“巴特勒圣战”会出现在我们的未来吗?_第10张图片

《沙丘》中,人类在长达数百年的巴特勒圣战中取得了最终胜利,但此战役也使人类产生了一个想法:人是不可被取代的。于是他们开始专注于自身潜能的开发,影片中的门泰特就是人脑开发的成果,他们可以通过人脑进行计算机级别的逻辑推理和演算。

不管在《沙丘》中还是在《大数据时代生存法则》一书中,创作者透露出的深层想法都包含了这一点:人类应该为了捍卫自身命运的主宰权而战,不论是单枪匹马还是同仇敌忾。

大数据时代将走向怎样的未来,人类的选择至关重要。命运,还把握在人类手里。


如果喜欢本文

欢迎 在看丨留言丨分享至朋友圈 三连

福利时间

GIFT TIME




送书环节又来了

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陪伴与支持


送书活动参与方法 


直接扫码参与抽奖即可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工智能,大数据,编程语言,brew,封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