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什么样的教育是最好的

前几天,听到张萌公众号的一篇文章,采访萌妈如何教育张萌。一大堆的问题展开了萌妈与张萌之间的对话。什么自主学习,学习的引导,榜样教育等等。无论多少的问题,我听得出最最核心的还是——任何一个父母都是边学习边成长。谁都是第一次当父母,当这个责任来临时,哪怕书上的理论学得再多再好,也要不断地学习与复盘。作为父母该培养什么的孩子呢?成长型的,那是必然……还需要有一颗感恩之心。

萌妈在养育中提到一点,就是很小的时候,带着女儿去敬老院,不仅仅让孩子看到老人的生活状态,更是让孩子去与老人们交流。尊师、敬老……这些我们都不能忘记了。

听到这些让我想起了我的一位老师。在前不久的一次聚会上,老人家很开心,因为又见到她最亲爱的学生们。但这一次与以往不同,她先讲述了自己的几个愿望。诸如某一天需要抢救的时候,如果需要插管割器官之类的,就放弃吧,不想自己的身体受一些莫明的罪。如果某一天失能失智了,肯定会请个阿姨来照顾自己,就拜托我们这些最亲爱的学生们能否每周轮流来看望自己一次,说着说着,觉得自己的要求也特别“过分”。然而,我们并不 那么认为,但还是有一些疑惑。讲着讲着,老人家心酸了……

全国老龄化,世界老龄化……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也是必定要面临的一个问题。年轻人越过越忙,越来越有压力,在大城市生存下来谈何容易,高物价高水准,赚来的钱几乎都花在房租与日常开销上,如果还想搞一点儿生活情趣,走出去看看,那根本不会剩下什么,信用贷是常事,说不定还得“啃老”一下。农村的向往大城市,大城市的更想走出国门,到外面去瞧一瞧。

老一辈,苦过来的,节约过来的,所以用钱总是舍不得,总会心疼点什么,总想着攒点什么,这样会心安一点。不要说老一辈,就像我这样的人,小时候也是穷得叮当响,要啥没啥,三代人还挤一个小屋生活,也是深受“老一辈”的父母影响着,所以从小就有自强、自力、自已解决一切问题的意识。

我们现在的生活条件是好了,我们的下一代根本就是蜜罐里长大的,完全体会不到“苦”。即便是去偏远地区感受一下“苦”,那也是蜻蜓点水。我们也不需要让孩子去特别吃“苦”,但应该让他们明白责任,明白做人的道理。比如最基本的孝敬父母,善待父母等。孩子们只知道父母应该全身心地投入与培养,却忘记了当自己成人之后,特别是当父母年老没有能力之时,应该给他们多一些关心与问候。

现在的年轻父母忘却自我,全身心地投入投资孩子的学业,忽略对孩子做人的教育。世界万物都在变化,而唯一不变的教育应该是如何好好做人?我们让孩子会“做事”,培养“出类拔萃”之前要让他们学会做人。但在竞争激励的社会中,我们经常本末倒置,最后再来收拾残局,为时已晚。做人的教育不是来自书本,也不是说教,而是从小的生活实践中而来。

有多少家庭,为了让孩子争分夺秒的学习,不让他们干任何家务,全由父母包揽;又有多少家庭,为了给孩子创造学习条件,不惜省吃俭用,为他们争取各种学习机会;所有的积蓄都投入到了孩子外在的打造,却没有内心的感恩与成长。很容易受着社会的诱惑与朋友的不良影响,而把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给带偏了,这真是个悲剧。

萌妈之所以能培养出这么出色的女儿,其核心因素是陪伴孩子,时刻进行思考与复盘。品格的培养尤为重要。我想,这也是给我自己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你可能感兴趣的:(究竟什么样的教育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