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在大人眼中的厌恶和糟糕,在孩子眼中却是欢乐和惊喜,大人看待事情往往受已经形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所影响,而孩子只有感觉和兴趣,对人对物他们更加的单纯,他们有着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所以他们眼中的世界是五彩缤纷的。大人和孩子的眼中有着截然不同的世界。
1
说一个朋友的故事:有天早上她儿子在和奶奶争执,后来知道娃想穿蓝衬衫出门。奶奶当然说不行,这是冬天,会感冒的啊!但孩子为什么坚持?
小伙伴就跟儿子沟通。孩子说,昨晚看的绘本里有一辆蓝色的小汽车,今天,他就要当那辆“酷酷的小汽车”!
这种视角是不是还挺不一样的?
很多时候,我们费尽心思为了孩子好,但是却忘了去看一看,这到底是不是孩子需要的。
2
有个妈妈带娃去商场,想给他买新奇的玩具,但孩子却吓哭了。
她蹲下身来,看到孩子眼前,密密麻麻都是腿,原来孩子在怕这些。
她想安慰孩子,就带娃去买了点小零食,但娃把饼干扔在地上,却拽着包装盒!
原来他只是喜欢包装盒上,最爱的小猪佩奇!
大人和孩子的视角,差距就是那么大。
3
有个妈妈说,她家娃感冒,她就剥了个橘子想给娃补充维生素C,结果孩子就是不吃。
为什么?
原来,他是想自己用小手去试探怎么剥桔子!
虽然最后桔子汁湿透了围兜,嘴边都是残渣,但是孩子真的特别开心。那个满足的样子,现在她都忘不了。
也有人对孩子的执拗很生气,觉得没面子。
一次朋友来家里,门铃一响,妈妈就把门打开了,但孩子却发脾气,甚至把人往外推。
妈妈很生气啊,太尴尬了,但后来才知道,孩子只是想自己去开门。
在他的世界里,有不可被打乱的秩序。
4
而就算布置了再漂亮的玩具房,孩子最喜欢玩的,却依然是“躲猫猫”这样的游戏。
你知道为什么吗?
因为躲猫猫,能让他瞬间和人建立联系,孩子成功获得了父母全神的关注,他对自我和他人联系的认知,就是从这里一步步开始的。
听起来,当妈妈这件事,要做好还真的很难呢。
5
生活这么忙、工作这么累,特别疲惫的时候,我们更是会因为照顾不好孩子产生强烈的挫败感。所以当孩子和你发生冲突时,你会一时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会失落、会难过、会大发雷霆。
但我们想向你推荐一个视频。它说的是一个普通妈妈挫败的一天,在孩子的眼里有多美好。
爸爸回到家,妈妈抱怨今天过得特别累:
一大早起来,孩子就在哭。
姐妹俩又在吵架了。
去超市,娃不肯坐安全椅,又闹。
后来还把蛋糕摔在了地上。
但是当爸爸去问孩子,这是怎样的一天时,孩子却说:超幸福的!
做梦害怕了,妈妈来抱她。
她最爱妹妹了,和她一起玩好开心。
坐车的时候,喜欢妈妈的亲吻。
和她最喜欢的——蛋糕掉了,她和妈妈就坐在地上吃。
孩子的视角,是不是同样还会让你感动、惊喜?
最好的陪伴,并不意味着每件事都要尽善尽美。而是当你的人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心也和ta在一起。日积月累,这些美好的片段,就会在孩子的记忆里,成为ta珍贵的成长烙印。
6
我一个直男朋友老杨,曾经也被“无法时刻陪伴孩子”的痛点干扰,后来他索性做了个实验,就叫它“共享空间”吧。
规则:
首先跟孩子约定好,在规定的时间内,用他认可的方式充分的陪伴:放下手机,手机还必须调成静音,专心听孩子的每一句话,认真回答孩子的每一个问题,站在平等的角度跟孩子沟通。尽量做到不教育、不批评、不讲道理、不刻意……
这个时间多半是30分钟,如果半小时不够,那就继续追加时长;如果没用完,那就换个项目。
这个实验最大的意义,是它证实了:经过家长高质量地陪伴、满足孩子希望做的事情之后,孩子接下来打着的“小算盘”,其实是——玩点自己喜欢的。
30分钟时间的陪伴,就好比爸爸妈妈在娃的杯子里倒水。等他觉得自己装满的时候,会主动跟你say goodbye的。他对爸爸妈妈的爱和陪伴,理解的一点都不会少!
所以你看,陪伴真正的意义,在于懂得孩子要什么,再去给他需要的。
孩子看起来无理取闹、乱发脾气,但当你凑近了,有更多空间去观察他 理解他,才会发现,这是因为他,有着自己的逻辑和规则呀!
俯下身来,用孩子的视角理解他,是我们能给到他最好的爱。当我们能从孩子的眼光看世界,就能给到他们更好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