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中,努力学习制作小技术

在我的教室当中,因为没有网络,所以很多东西,只要是联网的都不可以用。

图片发自App

我这里呈现的是我平时上课所用到的一些小技术,以及我的小课程中用到的小技术。

1

首先是备课。

备课用到的工具是:PPT,投影,指尖微课。

除了投影之外,PPT和微课都需要制作或者下载之后,用U盘带到教室里,才可以播放使用。

其次,是上课环节。

在导入部分,会用一一个全民小视频,制作一个与文本相关的场景进入课堂;

在课文的精讲部分,用到了4种形式:聆诵,用来朗读课文;微软听听,用来注解关键句子;点点小游戏,这个检测就是点的掌握情况;最后一个,用手机制作在线奖状,颁发给课堂上互动比较优秀的学生;(当然这个是需要下课之后打印出来的。)

在课堂练习的环节,多数采用的是投影出示,手写的卡片,投影出示出来,孩子们当堂测验。在完成之后进行点评展示,时候需要用到投影上的保存,保存在电脑当中,课后进行总结时调出来使用。

在课堂的小结部分,一般情况下会使用手绘微课,并带着学生一起制作思维导图,回顾一节课的课文结构。

在课余,一般有布置作业,这个需要用PPT出示;或者是课本上圈画;书写在小卡片上投影展示。当然最关键的是一个是课后反思,这个借助的是这一平台。

2

最后想说的是,教室里的小课程,我进行的是诗写绘的形式。

在小课程的启动阶段,在网络上搜索诗歌,用指尖微课的形式进行讲解。

在过程的实施阶段有多种形式的呈现:黑板抄写、投影出示、PPT呈现、从书本中圈画、用聆诵进行朗读,用微软听听进行注解。

在课程结束之后的总结阶段,用小年糕或者爱美克制作小视频,制作奖状,微信群颁发;购买图书或者其他小物质进行奖励。

3

对于小技术与课的融合的三个阶段:融合-深度融合-创新融合。

融合简单一点说就是使用这些小技术。

深度融合,就是能够比较频繁的使用小技术。

创新融合是什么呢?就是对小技术信手拈来,随时可用,成为教室,课堂或者管理中的一部分。

4

图片发自App

为了方便大家理解,在呈现一下思维导图。

图片发自App

这张导图中有这样的,两个三篇,新三篇与老三篇。

我们先说老三篇,是大家都熟悉的三种能力:粉笔字、钢笔字、简笔画。

那么在当今信息技术的环境下,新三篇又是什么呢?

二维码,app小软件,微信小程序。

在原来,如果你普通话不好,粉笔字不好,又不会画简笔画,那么在孩子眼中你就是低能的。

如今这些都不算什么了,因为网络上所有的资源都可以纠正和弥补你的这些。

关键的问题是,你要会运用这些网络上出现的新技术。

无论是APP还是小程序,都要做到熟练运用,才能够成为当下受学生欢迎的好老师。

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努力学会这些新型的三样技术能力吧。

因为,这才是新环境下的好老师的标准。

你可能感兴趣的:(课堂中,努力学习制作小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