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当兵的岁月,对当兵的人来说新兵连的岁月最难忘记。那是从一个懒散的地方青年初步成长成一名士兵的第一课。
回忆起新兵的岁月,总是千头万绪想要说的很多,但是又不知道从何说起。思来想去,还是从生活、训练、军人精神的塑造三个方面来说吧。
上次说到到了部队的第一顿饭就是半夜吃的,用肥肉片下的一大盆油乎乎的面条。我这人吧嘴有点刁,虽然家里的经济状况也不好。但是太过油腻的食物,总是吃不下去。当时也许我是饿了,这么油的面条我吃的特别香甜。后来才知道,在新兵连这样的这么有油水的面条,可是不太容易吃到。
而且在部队讲究滚蛋的饺子,落脚的面。意思就是新兵到部队,第一顿不论早晚,一定要吃面条。但是老兵退伍的时候,再困难也要给退伍老兵包一顿肉饺子,让老兵带着团团园园的心情离开部队。
吃过面条,在老兵班长抱过来的粽垫上,打开背包就这么睡了一夜。第二天早上,早早的就听到军号的声音,只是那个时候我们还听不懂军号声音代表的意义。看着别人起床了,自己也坐了起来。这个时候才发现,我们这三间一体的大屋里,竟然睡了几十个人。
这时候外面传来哨子的声音。我连忙跟着大家跑到外面,这个时候几个老兵告诉大家不要急,把自己的被褥都带上,现在开始新兵连的分班。我们这个时候也不会打背包,只是简单的把盖被和垫被抱在怀里,随着队伍来到外面。整队的时候,我们才知道,我们的新兵连有我们灵璧的六十人,宿州市的六十人组成。当时分成三个排每个排四十人,每排四个班,每班十人其中灵璧五人宿州五人。
新兵班长和分队长都是老兵。我的班长是一个江西兵,个子并不高。比我矮了好多,但是真正站在我面前,显得比我威武很多。
我所在的排是二排,我们排的老兵都是装甲侦察连的老兵,而且我们排住的宿舍还是有着床铺的房间,当然就是那种实在在的实木上下铺,其他两个排都是铺的地铺。为啥要专门强调这一点,因为新兵连时好多趣事都是在这个上下铺发生的。
说起训练,我们在新兵连开始接受的就是队列的三大步伐。说起来很简单,但是把身体规范的去站、去走、去跑真不是那么容易的。每一个动作都要规范,都是有技术要求。站军姿就是让你保证立正姿势不动。一般要站上一个小时左右,开始的时候还好,后来整个人体都在麻木,发痒,由于手部在自然下垂,在每天训练结束的时候都会感觉到手在发涨,好在我们当时是春季兵,我们到的又是风景秀美的江南水乡,少吃了不少苦。听老兵说,冬季兵在寒冬季节训练好多手都被冻烂。
训练的苦,不必多说,毕竟这个可以想象的到,但是没有艰苦严格的训练,就没有铁的纪律,没有无坚不摧的战斗力。
现在说说生活,我们到部队第二天早上排队进入饭堂,这才知道部队吃饭要集合,饭前要唱歌。我们进到饭堂的时候才发现,新兵连由于是临时单位,用的是卫生员集训队的教室,临时当的饭堂,里面就没有餐桌,我们都是一个班一个班围坐在一起,围着两盆菜。九十年代改革开放初期正是部队要忍耐的时候,部队经费不足,伙食当然不太好了。基本上是几片肥肉片炒青菜,特别是后来训练强度加大以后,每个人的饭量都是猛增,我都能吃一小盆米饭。我们这只部队驻在江南,所以所在地方供应的军粮都是大米,没有面粉。对我们来自皖北地区吃惯面粉的胃来说,吃下米饭就总没有饱腹的感觉。吃多了又撑的厉害。所以津贴费领到后,都要买点东西吃。
那个时候我领到的津贴,第一个月是十八块钱,第二个月就是二十块钱了。在我也是一笔不小的数字了。
第一次领津贴恰好是星期天,可以请假出去。我早早的就把假条写好,天一亮就交给班长。后来发现这是很明智的决定。因为每个星期天请假外出名额有限,每个班最多上午一个人,下午一个人。
请假后,全连外出新兵都要排成一队。有些聪明的人早就打听过了,军营附近最近的村叫徐家边,最近的集镇就是东昌镇。说起来近,但是也有十多里路,好在我们都年轻。可以走着去。当时我们排着队走出了营房,看到远处沉浸在烟雨朦胧中村庄,一层层如画的水田,看着一队队走在梯梗上、跨着黄挎包的士兵。这是一幅动态的图片。
到了东昌镇。这是一个很小的集市,那个时候江南也不是很发达。街小小的,围绕着新华书店、邮局、供销社,形成南北都不超百米的街道。散落着十几家店铺,我在街上走走逛逛,因为马上就是我外甥的生日了,我就在书店买了两本书,从邮局寄回去作为生日礼物。我现在还记得其中一本书叫做《狡猾的狐狸》另一本叫《伊拉克神话故事》我又到供销社想买些吃的东西,但是买书和日用品已经用了不少。看来看去,我看到午餐肉罐头,现在还能买的起。于是一咬牙买了一盒,这个时候津贴费已经花的差不多了。我只得恋恋不舍的离开东昌镇。
晚上到了熄灯时间,当时我住的是上铺。这个时候的江南已经有了蚊子,所以蚊帐也已经挂上了,我躲在蚊帐里,打开午餐肉,用吃饭勺子吃了起来。这时我邻铺的战友可能闻到香味了,好奇的问我在吃什么。说起来是邻铺,但是如果没有蚊帐的话,那就是头挨着头,有了一个星期的接触,虽然对方是宿州的,但是我们关系处的还好。他是一个胖子,我把他叫了起来。我们一起用勺子挖着吃,可能是午餐肉过于油腻也许是他吃的不好意思,他从床头的跨包里拿出一包饼干和我分着吃。我们吃的正高兴,这时我发现一只手在小声拍我床沿,我知道我下铺是我们灵璧一个姓杨的老乡。顺手递给他两块饼干,谁知没过一会这个手又来拍床沿。怕惊动班长,我又递给他几块,从此成了习惯,从哪以后只要我在上铺吃东西,这只手总要神一样的伸出来。多年以后在一次聚会上,我才知道伸手的还有一个姓邱的老乡。想起来那个时候的饼干和午餐肉真是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了。
说起新兵连,其实给我最大的收获,不仅仅是军事技术。真正对我感受最深的就是,集体的荣誉感和见荣誉就上,见红旗就夺的争先奋进的战斗精神。
部队是一个讲究内务的地方,在部队第一堂课就是叠被子,要把蓬蓬松松的棉被叠成豆腐块。可能在影视剧中有着老兵把被子一叠,喷上一口水,就出现板板正正的被子的镜头。其实并不是这样,你想棉被粘水会暖和吗。只有用最踏实的方式用力去压把被子压出型,用手掌边缘用力去掏,把豆腐块的边打出来,当时我们每一个人的手掌边缘都掏的又红又肿火辣辣的疼。空闲时间大家都像学蛙泳一样,趴在被子上面压。那个时候就是一屋的大青蛙。
大家对叠被子这么认真,并不全是班长要求的结果。部队每一天都要检查内务卫生,每星期都要评比卫生标兵班,要发循环红旗,被子叠的整齐不整齐分数占大头。所以为了争第一各个班都在卯着劲的干,那种拿到先进红旗,挂在班里最显眼的地方,班里每一个战士都觉得脸上有光。在内务卫生红旗被别人夺去,当着全班的面拿走,那种失落甚至有点羞愧的感觉,别提多难过了。
我们新兵训练进入到了第二阶段的时候,开始教军事技术,特别是教第一套军体拳的时候,我们当时是六班,我突然发现,每到晚上,和我们临着的五班总要失踪一段时间。找五班老乡一打听,他开始支支吾吾的说他们五班长不让说,贿赂了几块饼干才交代他们班长提前给他们教第二套军体拳。因为我们班内务卫生比他们好,所以他们要在军体拳训练时拿第一。我们六班全体战友听了都炸了,一起找到我们班长坚决要求也要加班练也要提前学第二套军体拳,坚决不能让五班比下去。
这个时候,我们才觉得荣誉就是战士的生命。这才明白为什么在战争来临的时候,我们解放军的每一名战士都要拼命争当尖刀,打主攻。
这就是军人精神,是我在新兵连最大的收获,让我的一生用之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