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这几天在讲必修二第一章,每次讲到这一部分都感觉无从下手,内容抽象,理论性强,涉及的统计学知识学生还未接触到,因此在网上扒拉出来淮阴中学倪晓青老师的一节课来作为参考。收获如下:

一、问题设置

问题的设计是一节课的核心,设置一些能引导学生思考的问题是非常重要的,这些问题要考虑到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不能过浅或过深,在这个方面,我们组的孟老师就做的非常好,她会设置一些让学生能思考的问题,这些问题的指向性非常强,不至于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但也能诱导学生思考。

倪老师这节课也设置了一系列的问题串:

1、孟德尔研究的是哪几对相对性状?

2、亲本是什么性状?

3、F1是什么性状?绿色皱粒的性状消失了吗?F1的性状说明了什么?

4、F1自交后,F2产生了几种性状?

5、F2的性状组合有什么特点?

前面四个问题设置的非常好,学生通过阅读教材,略加思考就能解决问题。但是第五个问题的跨度太大,问题给的不够具体,学生有可能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其实可以把问题分解成若干小问题:F2中亲本性状是哪种类型,所占比例是多少?重组性状是哪种类型,所占比例是多少?

然后再问:什么类型的性状可以重新组合?黄色和绿色会发生重组吗?引导学生回答:只有不同性状可以重组。

回忆: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性状分离的根本原因是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那么,不同性状发生重组的原因是什么呢?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诱导学生活动:根据假说内容,尝试写出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遗传图解。并用棋盘法分析F2的配子结合类型、基因型和表现型。

晓青老师接下来的活动就特别好,让学生演绎不成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主动得出F1产生四种配子且比例为:1:1:1:1。然后分析棋盘,体会两个对角线和三个三角形与F2性状及基因型的对应关系,体会数学之美、规律之乐趣。

这样,第一课时就结束了,通过复习假说-演绎法的步骤让学生对下节课充满期待。

你可能感兴趣的:(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