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创伤是个伪命题吗?| 勇气人生

“噢,上帝,你要救我就救我,你要毁灭我就毁灭我,但我时时刻刻把持住我的舵”

                          ——蒙田引古代水手


“原生家庭”、“心理创伤”、“一切都与童年有关”等话题近十年来越发甚嚣尘上,使得现代年轻人无论遇到什么难以调适的心理挫折,都一股脑全归因到这个大箩筐里。

我也曾在遭遇痛苦时一次次回到童年寻找答案,那里充满畏惧、不安与自卑,并深信其将影响我人生的整个走向。

图片发自App

我亦想起我的少年时期,因长期生病、青春期的痛郁,整颗心都被悲伤浸透了,深夜一拧,全是眼泪。但奇妙的是,尽管心理遭受困境,那时的我却仍是大胆、活力、百折不挠的,从未因过去经历、他人行为而限定自己的可能性。旺盛的生命力、强烈的好奇心,这样矛盾存在的力量,就像上天赐予的礼物一样,引导我在一次次跌倒后站起、奔跑。

为什么未成年时的我没被那“心理创伤”束缚脚步,反而是成年后它突然被赋予那么多意义?是生命力的红利时期已过,是成年后要独立肩负责任,人要使用智慧才能正确处理生活了。

“心理创伤的不存在性”是阿德勒心理学的重要观点,他对此的解释是“目的论”:心理创伤是我们为自己捏造出来的“善”,它为我们提供一个不作为的理由,使我们不必直面重塑自身价值时的痛苦。

阿德勒是我重要的启发者,这次我想从另一个角度——生命责任——来阐述。

在“童年论”的人看来,成长于不被鼓励认可、不被正确地爱的家庭,导致成年后缺乏自信与勇气,不敢迎难而上,这二者之间有着理所当然的因果联系。

但让我们以成年人的思维来思考:为什么他人可以决定你的选择与行为?难道人类是如此脆弱,必须被完好无缺地养育?把自己面临的生活挫折、生命困境完全归因到童年经历、他人行为的做法,反映的其实是“巨婴”式的思考模式,期望着家庭、爱人,甚至是加害者对自己的生命结果负责。而当我们把属于自己的人生课题交给别人来负责,不仅使自己的心被怨怼愤怒占据,更是主动放弃了对生命的主导权与控制权,看不见自我改变与成长的可能性。

当然,我并非否定回看过去、寻因究果的价值。在面临新困境、新挑战时,复盘人生无疑具有积极意义,你能以一种俯视的眼光对过去行为作出更理性的分析与评判,以经验指导下一次的选择。重要的是,对于不好的过去,你知道事情发生了,并体验过其负面影响的深刻性、持久性,更应时刻提醒自己要改变:当相同情形再次来袭时,以坚强的毅力与意志力,把住自己人生的舵,一次次向过去说“不”,一次次推翻那“被既定”的结局。

在你未赋予其意义之前,一切经历都和吃喝拉撒睡一样普通、微不足道。人的大脑具备戏剧化的叙事功能,不管实际情况如何,只要你想要一个悲伤的童年、一次惨痛的失恋经历,大脑都能为你补足相应的情节与情绪。只有当你不被人性的弱点左右,愿意独立为自己的生命负责,才是第一次真正踏上通往自由之途。

社交平台对生活的全面入侵,对似乎幸福快乐成长的他人的羡慕,也加剧了年轻人的心理不稳定性。除“如鱼饮水,冷暖自知”外,我更想说,当深入生命,你会发现,它是如此独特,以至于根本不可以被比较。生命的集合就像是一个复杂多元的立方体,每个人都处于不同的平面,邂逅专属自己的因果机缘。把妙不可言的生命用来比较,是狭隘也是浪费了。

当你感觉内心狭小、封闭时,我建议你出去走走,看看大自然,加入到另一种生活方式中。当走得够久够远了,会知道人类在恒古的时间中不过一瞬,在浩瀚的宇宙中只是一粟。好与坏,顺与歹,在自然看来并没有什么不同,它不要你痛,也不要你乐,只是要你经历。每一个瞬间都不可重复,每一个生命都无可代替,你就是大自然深爱的孩子,你的生命就能讲述大自然的能量。

所以不要害怕痛苦,不要担心挫折,你的伤口、隐隐作痛之处藏着未被发掘的潜力,你的独特正体现于你能多大程度地与外界加予的负面影响、人性的弱点抗争。更重要的是,在这个抗争的过程中,每一天都已是目的地,因为你已全然地与生命在一起,知道生命尽管充满困苦与磨难,仍珍贵得让人热泪盈眶。

生命的平静是纯粹而充满力量的,它使你能从心底真正爱与接纳自己。而这平静,不亲历痛苦磨练不可得。

换作从前的我,很可能会在结尾处跋扈地说:“别人不配为我的生命负责”,而现在我更愿意说:“握紧你生命的主导权,发掘你内里的力量。”

有一位十年挚友,我在痛苦、抑郁暴躁的少年时期,曾无法控制地一遍遍故意伤害她,以确认这份爱的恒久坚固,而后一遍遍与她道歉。她总是说:没关系的,我知道的。是的,当我痛且无力面对这痛,当我未求得内心的平静,我便无法与他人建立真正成熟、成长性的关系。

愿我们都能与不存在的命运和解,与爱的人们和解,与自己和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心理创伤是个伪命题吗?| 勇气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