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弹专家2:心理资本的丰盈,让好人仍是好人

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陶铸


说起好人,第一时间想起的一定是历年各届评选的“中国好人榜”中的好人,还有在一线抗击疫情的钟南山、水稻杂交之父袁隆平、组建红十字会的韩红等人。

若问起大家对好人的印象是什么,肯定是“但行好事,不问前程”的存在,如同人们心中的白月光一样,不容玷污。

但,好人就一定一辈子都是好人吗?

不一定,这取决于好人的自我——4项心理资本(自信、坚韧、乐观、希望)的强弱。

由于心理资本不足,他成为了恐怖分子


《拆弹专家2》中由刘德华饰演的主角潘乘风,经历了重大人生变故——从健全人到残疾人、被拒绝复职,最后从一个拆弹专家走向了恐怖组织,成为了一名恐怖分子。

在这个过程中,乍看好像是因为被拒绝复职、女友和朋友的不理解所导致的身份转变,但其实是因为心理资本的不足,所以没有勇气接受和面对自己变成了残疾人士的事实。

潘乘风身体健全的时候,他是风光无限、救人不要命的拆弹专家。会故意弄撒红酒泼到心仪的人的制服上,只为了让她从此记住他。会关心好友得癌症的妈妈……

此时他不仅身体是健全的,人格也是。

自信、坚韧、乐观、希望的心理资本都有。但是在失去一条腿之后,身体的残缺,连带着心理资本也变弱了。

他依旧自信和坚韧,拼命复健也是为了证实自我价值,他确信他不受肢体、药物的影响,能胜任拆弹专家的工作。被拒绝后加入恐怖组织,他的工作依旧和炸弹有关,但从拆弹变成了制作炸弹。他依旧饱含希望,没有因为断腿自暴自弃,自怨自艾。

但这一切都是建立在悲观之上的,加上本身性格激进,所以愤怒之下他策划组织了“复生日”计划,要摧毁重建。

仅仅是缺乏了乐观的心理资本,就让他从拆弹专家变成恐怖分子,从乐观的拯救者变成悲观的灭世者,从好人变成坏人。

丰沛的心理资本,会让我们更有勇气面对现实


当然,潘乘风这样的职业和变故都是特例,普通人很少会有这样的经历,更多的是工作上和感情、生活上的变故。

比如,因为疫情原因被辞退、找不到满意的工作;被出轨、被分手、亲人去世等。

乐观的人面对这些变故依旧相信未来是美好的。这些变故的发生并不能说明自我价值的问题,他们会选择走出伤痛,克服困难,或者求助他人帮助自己缓解压力。

但对悲观的人来说,他们会表现出与乐观人士截然相反的反应。

自怨自艾,被辞退了就开始怀疑自己的人生,抱怨社会不公;被分手了会想是不是自己哪里没做好而苦苦哀求对方留下。

如果性情激进一点,像潘乘风那样偏执,轻点的会化身为网络杠精、键盘侠发泄自己的不满和怨恨,通过这种方式来逃避现实。

重点的,极大可能会闹出一些性质恶劣的刑事案件,比如失恋后向女方泼硫酸。


一念成神,一念成魔,关键在于自我

“我是谁?”

“你信我,你就是警察;

你不信我,你就是恐怖分子。”

潘乘风问的不是庞玲,信的也不是庞玲,而是他自己。


乐观和悲观,主要在于心态的变化。乐观的心态会让我们有勇气面对生活中的变故,帮助我们保持健康的身心状态,创造幸福的未来。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如果用悲观的态度生活,那生活早已把我们压入泥地,但生活真的有那么糟糕吗?

乐观的人,会看到屋脊上绽放的小花,感叹它顽强的生命力;会看到今天的自己比昨天又进步了一点点;会被朋友的记挂而感动,会活在当下,看到身边的美好。

而悲观的人会感叹这朵花不久后就要死去,进步这么慢怎么比得上别人,朋友最终也会变成别人的朋友……

潘乘风最终重新选择善,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失忆——失忆带走了也回归了自我,也就是乐观的心理资本。

生活确实有很多变故,但并不妨碍我们享受当下、感受当下,只是要有一个强大的自我和丰沛的心理资本——乐观,让我们有足够的勇气接受和面对现实,从而改变现实,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所以,你可以决定你是什么样的,用什么样的态度生活,面临什么样的体验,一切根源在“我”。不妨勇敢一点,乐观面对,做自己想做的人。



海派心理学者姚陽工作室

致力于普及寻常实用的心理学知识,

追求让更多大众受益于心理学普及。

欢迎心理学人和咨询师与我们建立合作!


你可能感兴趣的:(拆弹专家2:心理资本的丰盈,让好人仍是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