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孤独

说来惭愧,自己原来也是一个喜欢和朋友呆在一起的人,后来因为一段感情的挫折(也差不多忘记是什么事了,别问我),居然也渐渐喜欢上了独处。


前段时间,我一个人游森林公园,有朋友问我:不会又是孤独的一个人吧?我很纳闷:一个人怎么就孤独了呢?


我想那位问我的朋友肯定没有一个人走过长江大桥,一个人游过武汉,当我在经历这些事情的时候,我并不没有在意我孤不孤独啊,我看到的是外部世界的精彩,感受到的是我最真实的体验。


当你带着一个旁观者的视角来看这件事时,会觉得:一个人难道不孤独吗。可是我从第一人称来看时,我觉得我的注意力完全不放在这个上面,这个时刻我是完整的,我的内心是舒适的,不需要靠和别人呆在一起来获取安全感。


并不是说和别人呆在一起不好,而是说不管有没有别人,我都不会感到孤独。


我的那位朋友与我的关系还不错,问这个问题也只是开一个玩笑,所以我也就调侃着着回复了。


那孤独是不好的吗?


陈果老师在《好的孤独》中说:

“孤独”是自得其乐的独处,是自成体系的完整。

那是一种将散轶于外部事物之中的眼光引回内心世界的专心致志,那是一份心境平和的自给自足、清明安和而无所外求的精神圆融。


打个比方,我的妹妹今年6岁了,每当我看见她在房间的角落里一个人搭积木、玩玩具时,看着她那种旁若无人、全情投入的表情时,我能说她孤独吗?不会吧。


我想我们大多数人错把“寂寞”当成了“孤独”。


“寂寞”才是一种空虚、一种荒芜。“寂寞”的人需要靠人群和喧闹来治疗,但是这种方法无法根治,像是躺在床上的病人靠着输液暂时延续着生命。


“孤独”与“寂寞”最重要的区别也不在于是否独处,而是精神是否饱满。“孤独”会对独处有着一种偏好与享受,而“寂寞”是内心的荒凉与思想的贫瘠而引起的对独处的恐慌。


孤独其实是与任何可闻可见的形式无关,只取决于你的内心。电影中用氤氲缭绕来营造孤独,很多人也来效仿,这是没用的,这不过是一种虚荣与摆酷罢了。


我们的祖先讲究“慎独”:

从人群中抽身而出,从喧哗中隐匿,返回独对天地、独对真实之自我的存在。我们真正属于自己的时间并不多,或是在忙于应对本能的吃喝拉撒睡,或是在应接不暇地做着杂七杂八的事,接触着亲疏不一、形形色色地人,我们应当给自己更多独处地时间,为的是卸下“面具”,自如生活,如我所是——本色、自在、真情实感。


孤独的人,其内心是自成一片世界的啊,不需要其他别的东西来补足,他们热爱思想,喜欢独处,而思想又使他们在独处时其乐无穷,正如哲学家帕斯卡所说:

“人只是宇宙中的一颗微粒,可人的头脑却能思考整片宇宙。”


独处使我们认识自己,追求思想,物我两忘,灵感会更钟爱于那些独处的思想者。


孤独并没有什么不好,独处也不需要恐慌,自己的孤单终须自己面对。


“当人不再惧怕直面孤单,而是坦然安于孤单,那么他也就懂得尊重孤单,学会了将孤单视为生活之友,而当他在善意地感受孤单的同时,他已然成长为享受孤独的思想者。”

你可能感兴趣的:(好的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