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化于心,万化于形

    有这样一个人,在战国纷争中禹禹独行,那个年代,成王败寇。他显得那么不合时局,在处处碰壁后,他想,罢了罢了。于是就地讲学,后收弟子三千。后人,将他和弟子的言行记录在一起,命名为论语。

图片发自App

    风雨飘摇中,在千秋百代下,论语在跌跌撞撞中传承过来,即使千疮百孔,它的魅力人就吸引着无数中国文人。后来,各个朝代都传承孔子的儒道,论语,随之而兴。西方的炮火打破宁静的国都时,他无奈被众人所指,给矛盾背后的腐败,当了挡箭牌。其论语没有错,它不过是几句话,可多少人为其一生来学习它,论语很大,半步论语治天下,天下也才需要半步。而有些人,自以为是学到些皮毛,就洋洋得意。论语,却也是因这些人而败而衰,真正的论语无需辩证,道理自在人心,因为读懂他的人实在太少。

  北宋大儒,苏东坡是我认为具有论语精神的人。他没有陶潜的野性,也没有李白的傲气,更没有沉浸官场的贪心。他经历过巫师覃岸的无奈,被贬海南的苦楚,反而苦中作乐,在黄州,自盖雪堂,传名于世的前后赤壁赋也因此诞生。他曾任杭州太守,一心一意治理西湖水患,他曾被历代皇后欣赏,尽力挽救变法的祸害,遇到不喜欢的人就好比“如蝇在食,吐之方快”。苏东坡对论语,读得很透,也了然于心,原来,论语不光要去读,更要去体悟。

图片发自App

    我们没有人家生活的大风大浪,大起大落,人家洗净铅华,终成正果。我们并不需要,其实论语早在我们的生活中,打开尘封的心吧!在与朋友交往时,我们我们知道,言而有信;在我们学习时,要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对待父母,我们要知道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人想要成功,一定要知道三军可多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一花一草间,同样可以找到不求圣人,但做一个好人,只要用心就能发觉周围的宝藏,论语也是如此。

    光说不练假把式,既然找到,那就应该去做。努力做一个讲诚信的人,一个名额好学的人,一个有梦就要去追的人。于丹式的论语,我们不要也正是如此,使我们的脑子停止思考,心不在跳动,所以我们就要去追求,去努力。

图片发自App

    柏杨的酱缸文化让人深思。发酸发臭的酱缸,使水不再流动,变为一潭死水,而论语也其束缚,惟有抛下沉重的外壳,才有新生。我们,只有摒弃以往的见地,重新看论语,才会知道它是那么简单。

你可能感兴趣的:(潜化于心,万化于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