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的精髓无非这四个字,知道的人多,理解的人少

文|李弯湾

前段时间,我二哥要订婚了,我们一家人去跟他女朋友的家人见面。

见面其实也没什么别的,主要就是商讨结婚的事——彩礼给多少,怎么结,什么时候结,结了以后怎么办之类的。

作为年轻的一辈,我的看法是:结婚这种事,还是要尊重当事人的意思,他们结不结、什么时候结、怎么结,都应该是他们说了算,旁人其实没必要给什么额外的建议,更不要干涉。

我说的这一番话,让在场的长辈们都不高兴了。他们觉得,结婚,要结就赶紧结,两个人年纪不小了,领了证赶紧办婚礼,办了婚礼赶紧生小孩。

我说,婚礼这种事,不就是一个仪式而已吗?办不办、怎么办,都不是太大的问题(我说这番话,是想帮我二哥二嫂拖延一点时间,因为经济方面的原因,他们不准备今年办婚礼)——父母们更不乐意了,在他们看来,领证、办婚礼、生小孩,应该是一条龙的。我妈还说,“结婚不生小孩,那干嘛结婚”。

对于大多数中国人甚至全世界的人而言,结婚都是一件大事。当然,在中国,它不仅是一件大事,更是一件“任务型大事”,它不仅是两个当事人的事,更是父母的事。儿女结婚,对于父母而言,是完成了一件大事。结婚生子,都是人生不同阶段必须要完成的,如果没有完成,人生就是不完整的。

完成了就是“修成正果”——两个人拍拖多年,一直不结婚,他们自己不着急,父母却替他们着急,“玩玩耍耍的也没个结果,你们到底什么时候结婚”——催婚,是大多数中国未婚青年都要面临的事,没对象的被催着找对象,有对象的被催着赶紧结婚,已经结婚的被催着赶紧生小孩。

父母们都很在意结果,结婚生子这样的事,对于他们而言不是水到渠成的事,而是挖坑等着儿女去跳的事。

你完成得好不好、完成了的后续怎么样,他们不管,反正你就得把这桩事办了,了却他们的心愿,他们才安心。

在这种观念指导下的婚姻,难得有健全的人格,也难得有幸福的感受。很多人结婚后反而更加迷茫了,晕头转向地结了婚,懵懵懂懂地有了孩子,人生没有因为结婚而迈入新的阶段,反而在“任务”完成之后感到无比惆怅和空虚。

问题来了——为什么我们大多数中国人的婚姻都不幸福?这是我从事情感事业以来,最大的疑问,他一直困惑着我。

直到最近,我偶然看到一个短语,叫“修成正果”,其实从小就看到了,只是最近才觉得它满藏智慧——我发现,我们中国人的婚姻观,其实就藏在这四个字里面。只是很可惜,我们都误解这个短语了。

“修成正果”,来源于佛家,大概意思是,人在经历大量的贪、嗔、痴等本能、诱惑、劫难的考验之后,最终领略到佛法的精髓,然后做到心定神闲,成为真佛,就是“修成正果”了。

虽然大多数中国人并不真正信仰佛教,但我们世俗的思想和观念,多多少少都会受到佛家的影响。

“修成正果”在民间的含义和用法,更多是指两个人恋爱,最终结婚,就是修成正果了。一段感情,最终没有结婚,而是以分手告终,在我们看来是遗憾的、缺失的,是没有“修成正果”的。

在我们的观念里,结果太重要了——结婚,就是恋爱的结果,“不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就是耍流氓”在很多人的内心是根深蒂固的观念。当然,不只是中国人如此,全世界流行自由恋爱、崇拜罗曼蒂克的国家,都把结婚视为结果。

这种观念最大的好处,是社会获得稳定,因为如果组成家庭、家庭稳定,老有所养、幼有所扶,这无疑是社会需要的。

坏处呢?很显然,婚姻不幸福,婚姻里矛盾重重——在2002年以来,不断地、急剧地、每年都在递增的离婚率告诉我们——“修成正果”这个概念,我们应该换个方式理解了。

“修成正果”在以前,这四个字,最重要的东西,就是那个“果”,很多人恋爱不幸福,但也要结婚,因为他们觉得“果”很重要;父母催结婚催生孩子,也是看重了“果”。

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不仅误解了“修成正果”,甚至把这四个字污名化了。一般人结婚,只是一个“果”,都还称不上“正果”,甚至只能叫野果——自然生长就能瓜熟蒂落的野果。

但是真正的“正果”,是需要“修”的——你看那些传统农业里,搞果园的,都是把树种上了就不管了,树长个几年,就自然结出果子来了。但是现代农业,从选种、育苗、修枝、选果每一个步骤都小心翼翼,所以能够结出最好的果子——这种果子,才是“正果”嘛。

所以,“修成正果”这四个字,简直太有智慧了。但是,智慧的精髓,不在于“果”,而是“修”。

什么是“修”呢?还是以种果树为例,比如种橘子吧,果农都会把长得太高的树巅剪掉,夏天以后长出的嫩芽也剪掉,果子太多,也要减掉一些,这就是“修”,只有科学地、认真地“修”,才能有满意的果子。

而关于情感的“修”,道理也类似,我们可以按照佛家的“修”来执行——戒掉贪嗔痴。

什么叫“贪、嗔、痴”呢?

所谓“贪”,就是占有欲。你喜欢的东西,你都想要,一切人和事,都得按你的意思来,这就是贪——人最大的恶念就是贪。很多情侣或者夫妻,分不清界限,什么东西都想管,什么事情都要顺着自己的意愿,吵架了首先不是道歉而是分对错,分对错的目的又是指责对方的错误(反正很少有人觉得自己有错的)这就是大贪,贪得无厌,看起来是没什么问题,仔细想起来真的很可怕。

所谓“嗔”,就是脾气大,事情一不顺自己的意愿,比如别人批评、被人戳穿、被人指点,第一反应不是冷静,而是想办法回击,以侮辱对方的智力、生活水平、祖宗为主,比如你看网上很多人被批评了,第一反应就是回击人家——“发表这番言论,你的生活一定很苦吧”“这都理解不了,你小学语文是体育老师教的吧”“不爱看就滚,你妈一定很后悔生下你吧”——这种互联网上非常常见的宣泄式反击,就是嗔。这种回击,在二人世界里也非常常见,这种交流方式不会化解矛盾,反而会让矛盾升级。

所谓“痴”,就是不明事理,不读书、不思考、是非不明、善恶不分,活在自己的世界,不愿去理解别人,一切都从自己的角度出发,遇到问题不去分析原因,而是开口就是评价好坏。

如果结婚的两个人,不管是婚前还是婚后,都把“修”,都把戒掉贪嗔痴作为日常修养的方向,婚姻很难会朝着坏的方向发展吧。

如果两个人想要白头偕老——这里要加入一点感叹,我的妈呀,很多人觉得白头偕老很美好,把他当成婚姻的理想,但他们不知道,要在当今这个以个人主义和消费主义为主流价值观的时代,白头偕老是一件多么、多么艰难的事情!

朋友们啊,要理解——结婚不是结果,很多时候,结婚它甚至只是一个后果。这就像你考上大学,它不算是什么成就,它只是你人生的一个新的阶段而已,不代表你考上大学就能高枕无忧了;大学毕业找到工作,也不代表有结果了,你都不知道下一段离职或者被离职会在什么时候来临。从这个角度看,人生无果,重在修行。

是的,我们都该好好地重新思考一下“修成正果”这四个字了。白头偕老的美好愿望,其实是源自于每一个不断修炼的日常。

你可能感兴趣的:(婚姻的精髓无非这四个字,知道的人多,理解的人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