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了才明白

摘自别处的文章,觉得很好,分享下。

婚前确认三观一致最重要。很多人会选择先确定恋爱关系,之后再慢慢了解三观。那么三观不合怎么办?是先上全垒,再一起长途旅行深入了解?还是靠结婚登记后,买房装修订婚宴来确认和磨合三观?事实上,顺序应该是这样的:认识彼此,然后成为朋友从而有机会了解彼此的三观,确认三观相符,两人的情感需求和供给相互匹配,然后确认两人相互喜欢后再变成恋人关系,最后走入婚姻殿堂。生活习惯可以靠婚后磨合,但婚姻中三观的磨合将是相当痛苦的过程。所以三观一致能让伴侣关系长久,还能为婚姻的稳定性提供重要的支持。

好好说话就是好好经营感情。不会“好好说话”是很多夫妻的通病。有时大家只顾着“说话”,却不懂得“好好说话”,所以总是频频踩雷,引发争吵。夫妻间说话要以“共情”为基础,说话之前先体会对方的情绪状态和出发角度。在有分歧时习惯以“你”字开头,而不是以“我”字开头,是沟通的大忌。“你要怎样”,“你不应该怎样”,“你怎么能这样”,这些语句表达的是指导、限制和指责,而“我感到怎样”、“我觉得可以怎样”,是倾吐、建议的语态,说完后再加上个“你说呢”,在自我吐露之后,表示征询和尊重。再有就是同样意思的话,只说一遍,除非他没听清楚或明确表示没听懂,真没必要来回来去地说。一句话一旦反复说,意义便慢慢消解掉,话语里本该有的力量也一点点变弱。一句“坏”的话,因为它说得少,所以造不成太大的破坏力;一句“好”的话,因为它不常说,而凝聚了更多的正面意义。

没有完美的伴侣,对方有你欣赏的优点,更有能让你容忍的缺点就是最好的。喜欢玫瑰花,就要包容它的刺。爱一个人就要包容他的缺点,甚至是一切。一段爱情的开始可能都是源于看到一个人身上的优点,甚至觉得那些是自己没有的,于是会特别欣赏,越来越向往和那样的人走到一起。可是真正的爱情,是要落实到生活,要真正的了解,可能那些美好的背后,还有不为人知的一面。所以,真正的爱,是可以接受对方的全部,再认清对方的同时,依然有想要走下去的决心。爱一个人,就要学会用爱温柔地包容他的缺点,生活中常常见到很多夫妻都努力于让对方改掉某个缺点,其实他们不知道,去包容,远比去改变一个人几十年养成的习惯来得容易得多。

婚姻有一万种可能,知道你要什么就好。与一个人结婚,多多少少是有目的性的,婚姻满意度高的,大多是知道自己图什么。图财的,图色的,图户口的,图对方对自己好的,这些既现实又真实,无可厚非。怕就怕明明是图感情找了穷人家,临结婚却又逼着对方凭空变出一套几百万的房子来;明明是图钱财找了企业家,结婚后却抱怨对方忙着工作忙着应酬不能给自己陪伴和抚慰;明明是颜控图对方好看,却又嫌弃对方思想深度不够生活情趣不够挣钱不够做家务不够。婚姻有一万种可能,唯独没有一种叫“完美”。

聊得来的伴侣最难得。年轻的时候,总有一群朋友随叫随到。然而一过三十岁,平日和朋友发微信都只能打字不敢发语音,因为对方不是在加班,就是在哄孩子睡觉。

这时你才发现,想找个聊伴突然成了件奢侈的事。而此时再看看枕边人,你才真正体会到恋爱和婚姻的不同。恋爱时的生活是五光十色,而婚姻生活大多时候是柴米油盐,一地鸡毛。疲倦的两个人一天能说上几句话?有点空闲时间都用来刷手机了吧。如果足够幸运,遇到一个聊得来的伴侣,钻进被窝互道晚安后又开始东扯西扯,问问白天有什么事让你心烦;聊聊刚刷完的那部电视剧的结局为什么那么狗血;有时聊到忘了时间,睡意全无;有时说着说着就听见他在打鼾。所谓“让人想要回家”的感觉,大概就是这样的。

婚姻不是胶,粘不住情感的裂痕;孩子不是药,治不了婚姻的病痛。很多人觉得恋爱时的问题“结了婚就好了”,结婚后的问题“生了孩子就好了”,结果沉没成本越来越高,因为舍不得已经付出的,于是一直加码,越陷越深。结了婚才知道,一张结婚证什么也不会改变,人还是那两个人,问题也还是那些问题,结婚不会替你解决任何一个。有了孩子更加明显,原本幸福的婚姻会因为孩子的到来更加甜蜜;而原本不幸的婚姻也会在孕产育儿的疲惫中被不断放大。最糟糕的婚姻状态大抵是这个样子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结婚了才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