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牵制着你的情绪?

痛苦是你创造出来的,因为那个是你对事情的解释。——题记

送孩子上学途中,女儿看到校门口,有群小朋友围在一块,于是边下车边说道,“我得去瞧瞧是怎么回事。”

“不要去……”我转身回头望向女儿,话还没说完,己经一溜烟儿地跑开了。

这孩子,真是不长记性,上次在广场,看见在搞活动,爱凑热闹的她全程观看,后来还花去她老爹四百大洋,换回一堆没用的礼品。挨批评还没几天,转眼又抛之脑后。

我不放心,停下车,随即前往。靠近人群后,看到一辆白色小车被孩子们团团包围,一位老奶奶拉住车门不撒手,年轻女车主正滔滔不绝、义愤填膺地讲电话。

从旁边一位男孩的口述中,了解了整个事件。原来是女车主停在校门口时,坐在副驾驶的孩子轻轻地打开车门,不小心噌到了骑自行车的老奶奶。我轻声询问男孩,你看到了小女孩是轻轻打开车门吗?男孩没有回复我,也许是被突如其来的问题问倒了,又或许并未亲眼所见,只是听女车主一面之词…….

女车主挂完电话后,走到老人家面前说,你就是想讹我,给你20块钱够不够?老人家说,我孙子皮都破了,至少要50块钱。女车主说,随便你,你要带去医院检查也是你的事,你爱咋咋的,然后钻进了车中。老人家怕她开车走人,立马上车,并劝诫道,年轻人,做人要凭良心。此时,我己听不清女车主的声音,但强势的态度让我印象深刻。

我发现,自行车一旁的电动车己然摔倒在地,想必是老人家的自行车摔倒引发的连锁反应。开车门的女孩子己经去学校了,而擦破皮的孩子站在一旁看着奶奶和年轻的阿姨争执。不管当事人的车门是轻轻推开,还是突然打开,惊吓肯定是造成了的。

而那个“讹”字很扎眼,想必也刺痛了老人的心,人活一口气,因此也不管不顾地干脆索赔起来。如果在第一时间,女车主或者当事人能够真诚地道歉,态度虔诚一些,事情也不至于一直僵在那儿。

我甚至能预想到下午女车主和她女儿相见的画面,能想象出她气急败坏地指责现在的世道有多么恶劣,那些弱势群体就知道讹钱等等。

两个人的沟通,70%是情绪,30%是内容,情绪不对,内容就会被扭曲。女车主将此事定性为讹钱,两人自然谈不笼,闹掰是情理之中。话说回来,50块钱也不过分,你见过有讹50块钱的人吗?

有时候,花钱买教训,也不是坏事。至少你的内心得到宁静。只有内心宁静,你才能得到自由。

有爱又温暖的一幕
七年前,我在家中给学生上完钢琴课后,婆婆打电话告知,她要去逛街,女儿放在她朋友开的床上用品店睡觉,我急急忙忙赶去接孩子,骑行过圆盘后驶入非机动车道,看到一栋在建商品房后,想起母亲的烦心事,开始分神并放慢了速度,当我回过头时,看到一位老妇人和我在一条直线上,随即把车扭向右边,重心失移后,我摔跤了,老人的手臂和电动车的后视镜擦肩而过。


当我起身时,看到老人坐在地上,我顾不得扶起倒地的电动车,先去扶老人,但她并不理会我的善意,只是甩开我的手。我才反应过来,她如果站起来了就证明没事,因而只能赖在地上。我就眼巴巴地看着她坐在那儿给交警打电话。

说实话,那时的我有点懵,我从来没想到自己有一天会和交警打交道,害怕不安地我,也开始打电话给家人。

交警把我的车关押到交警队后,老人执意要去医院检查。我们带着老人去医院拍片检查,结果一切正常。

整个过程,我没有出言不逊,更没有为自己辩解过一句。虽然我深知老人不可能会因为和后视镜的轻轻一碰就受伤,但我不想争执,也不想起冲突。这事只有天知,地知,她知,我知。她如果非得装受伤,我也是百口莫辩。

当天下午,公公和女儿的大伯带了些营养品,替我去老人的家里,赔了几百块钱,还手签了一份协议书,承诺以后身体若有不适,与我无关。

事情到此就告一段落。现在想来,也不知道当时的软弱不语,是否增长了她的气势。我只知道,上了年纪的人,蛮不讲理起来,那后果只会更糟糕,至少像这样的摩擦,我从未想过需要劳烦交警来处理。

这件事的后遗症就是,爱人三番四次地干预我,不让我骑车,甚至不允许我考驾照。

荣格说:每个人的人生都有两次。第一次是活给别人看的,第二次是活给自己的。

今天事件中的老奶奶,如果活明白了,就不会在这等小事上纠缠不休了。而女车主如果知道情绪是有成本,有代价的,那她今天的好心情也不会被人牵制着。

你可能感兴趣的:(谁在牵制着你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