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罢《北上》,心绪无端

      晚7:20读完了徐则臣的《北上》。工作以后就很少有一气呵成的阅读了,这本书前前后后读了两周,但也许也是因为这种慢,才让我慢慢体会到好作家的语言文字,以及他们的眼见、思想真的会一寸一寸地、不动声色地占据你的所有情绪,让悲喜都融入文字所打通的另一种生活。我边读边收集着这个故事中的不幸、甜蜜和一切随之而来的思想。第192页说“理解时间本身也需要时间。”大运河是一条河流,也是一段自成脉络的历史细节,在这细节中似是虚构、似是真实的几个家族的机缘慢慢聚散开来,最后又因为考古、因为相逢、因为申遗、因为爱情等等,几个家族的后代再次奇迹般地汇聚成大运河边的又一个细节,又一种缘分。真应当感恩,好的作家让我们可以在语言文字的慢慢引导下,在运河的历史中北上南下,以横贯纵深的方式体验命运的奇诡和生死的平淡无常。

      第266页写小波罗鼓动孙过程品尝咖啡,“敞开你所有的味蕾。敞开,对,不要关闭,更不要回避,敞开了才能充分享受。……中药汤在他的想象里逐渐变成了褐色丝绸,从唇齿缓慢地流淌到胃里,苦一寸一寸地变成了香。”让我看到八国联军侵华这种历史叙事中的另外一种外国人,他们也是平常人的热诚和纯粹,他们也有隐秘的苦恼,也有人的好奇与恐惧,也会追寻遥远的马可·波罗式的理想。

      小波罗的弟弟马福德,那个从开赴京城的联军中伤退下来的意大利人,竟然在语言不通的情况下,获得了中国姑娘秦如玉的爱情,并最终活成了地地道道的“中国式”小民。现在看来,这部作品讲的都不是大人物的故事,没有超常态的英雄叙事,却有最容易被历史忽略的真实感。尤其是30多年后,当马福德得知如玉被侵华日军的狼狗咬死之后,瘸腿的他飞奔回去,我在第413页看到“我一个六神无主的瘸子奔跑在这辈子最后一段路上。”这个句子时有无语凝噎之感,因为他为我们证实了一个人真的可以成为另一个人的全部,这种生死相托,是没了一个人,另一人的世界真的就会悬空并堕入虚无的。当然,也有爱情带给人的最日常的甜蜜,在家族的后人当中,谢平遥的后人与孙过程的后人又因为大运河走到一起,第192页有段文字写他们正式走进彼此,孙宴临北上与谢望和相见——“从河边到工作室,这次需要多少步?”“五千零七十二步。”“因为拖鞋?”“因为你。”

      喜欢一部文学作品,其实是因为作品中的人物是我们心灵的镜像,那些执迷、浪漫、痛苦,还有历史长河中的虚无和荒凉,个人意义的依凭,都会成为作为读者的你的平行人生,看到得意时,是第296页所写的“好像被阳光松软地包裹着”;看到伤心处,也能深刻感到第382页描写的“黑夜从白河里爬上岸”。当我们读到最后,眼看一切将尘埃落地时,竟会用拇指和食指揉捏着最后的几页,有种莫名的珍惜之感,潜意识里是期望书再厚一些,好让痴爱的读者陪书中的人物再走一程,再熬一熬命运的风风雨雨。

      然而,每一种命运,都有终点。

    所以,最怕读漫长时间底色里的故事,总是在阅读中心生辽阔的虚无和悲凉。但在这虚无和悲凉中又产生非同寻常的平静和宽仁。我作如是想。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罢《北上》,心绪无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