笼中之鸟的自白

初次见面,大家好,这是我第一次写文章,可能很多地方表述会不通畅,请大家见谅。

先说明一下我的写作缘由吧,今天我看了一部电影,叫做海上钢琴家,发现其中有些内容是很值得人思考的。因此也就引出了我今天的这篇文章。

首先各位读者请思考一个问题,我们的生活究竟是不是一个牢笼。

我想每个人的答案都不同,不过我想,大多数人都是只活在自己的小圈子里接触很少的人,活在一成不变的日子里。很多人对这种生活觉得厌烦,却又不知道如何改变。恐怕每一个人都想拥有一个波澜壮阔的人生,然而真正做到的人很少。为什么?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他们不够聪明?因为他们不够努力?我想恐怕都不是,而是——他们将自己囚禁在了一个只属于自己的安全地带,不想离开这“安全屋”,生怕离开了后会遭到不幸。

但是这真的是我们想要的吗?我想大部分人会回答不是的吧。然而想象力限制了自己。人类没有办法想象自己没有看见过的东西,《海上钢琴师》的那个人,在船上呆了一辈子,他根本没办法想象陆地是什么样的,人类习惯于在自己的内心筑起高墙,对自己不熟悉的世界不闻不问,所谓事不关己就是这样吧。

记得某本书上写着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从出生就一直生活在热带雨林里的人,有一天他乘坐着汽车离开家乡,在路过一片大草原的时候,草原上有一群野牛,他隔着窗户问同乘者,“那是什么昆虫?”。“不,那不是昆虫,是野牛群。”“胡说,野牛群怎么会那么小?”,无论同乘者如何解释,他还是坚持认为那是一种昆虫。因为在他的世界里,看见的,遇见的,只有热带雨林里的树木,他没有办法想象,超过树木间距以外距离的物体。当汽车逐渐靠近了,他很吃惊:“为什么这种昆虫会越来越大?”,直到到达面前,他才承认,这些生物确实是野牛。

这就是想象力的牢笼,常年生活在狭窄的地方让他没有办法想象得到广阔的空间内发生的事情。

网络上总是调侃“贫穷限制了想象力”,我想某种程度上这是对的,往往富有的人更能接触到一些更先进的东西,包括词语。我记得小时候家里非常的贫穷,几乎从来没出过家门,只能在很狭窄的范围内活动,有一次去到一个大的餐厅吃饭的时候,我发现,这个餐厅有一个地方叫“洗手间”,我就想,不愧是大饭店诶,居然连洗手的地方都有。后来我才知道,原来洗手间是厕所的意思。

如果没有亲眼看见,恐怕就不能确定这个东西是存在的,人的大脑的认知会将一些东西,列为是“理所当然”的。然而,从来如此,便对吗?我觉得当今人类最缺乏的一点就是自我思考的能力,这样就会被自己制造的牢笼所包围。

现在回到最初的问题,我们的生活是不是一个牢笼呢?我想答案是“是”。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回想一下缸中之脑实验,我们的感觉其实都是由大脑创造出来的幻觉,换句话说,没有任何证据能表明我们在活着,如果按照物理学上的说法,那就是人择原理。限于篇幅在这里就不赘述了,感兴趣的读者可以点击蓝字转到百科观看详细内容。

我从小就有一种感觉,我感觉自己是一部机器,老师家长输入什么,我按照他们的输入来进行输出。我从来没有一种自己是活着的感觉,我觉得自己和工厂里的那些机器没有什么差别,我没有体会到做一个人的感觉,我的生活在重复,不断的重复,以至于10年的时间,竟然没走出过家门一步,我想我就像那仰望星空的孩子,对星空充满了幻想,对那地平线的远方充满着期望。大人们总是说,外面的世界很危险,不如呆在家里安全,你还是老老实实的呆在家里吧。我想,这就是物理上的牢笼吧,对于我来说,家完全不是栖息的港湾,而是困住小鸟的,鸟笼,而我,就是那笼中之鸟,拼命的挣扎飞出这对于他人可能是温暖的避难所,前往美丽而残酷的大千世界。

那个钢琴师没有勇气踏出那一步,我想我应该勇于跨越那条鸿沟,即使那是千难万难,我也要去尝试一番。

中国人打内心里可能都希望拥有一份稳定的收入,过着安定的生活,这种小农思想遍布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但是,从来如此,便对吗?我希望各位读者仔细地想一想,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是永远花不完的金钱吗?那么如果你拥有了永远花不完的金钱呢?你还会干什么?我想,绝大部分人到这里就会卡住了,因为,这些人干的所有事,都是为了生活,为了生存,为了赚钱,如果失去了金钱这一目标,恐怕就会丧失人生的所有动力,也就失去了活下去的动力,等待着的,只剩下灭亡。举个例子吧,英国有一个少年买彩票中了大奖,最后,自杀了,因为没有了活下去的目标。

所以呢,不要被思维定式的枷锁所禁锢,你要知道自己的思想,哪些是与生俱来的,哪些是被授予的,只有当你分清楚了这两个,你才能成为一个独立的,自由的人,而不是被囚禁在牢笼里的,一头猛兽。

然而可悲的是,笼子内的生活可能更舒适吧,就像被饲养的小鸟,不需要每天觅食,只需要谄媚主人,就可以得到食物。然而,如果一个人沦落到了这个样子的话,恐怕,已经不能称作人了,这是行尸走肉,虽然肉体仍然活着,但是精神已经死了,只是凭借动物的本能苟活于市罢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笼中之鸟的自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