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之苦难以淡然,唯有自渡才是良药,可解这世间万般愁绪。
作为中国文学史上少有的女作家,李清照这一生可谓是凄凄惨惨戚戚。
她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父亲李格非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学生,进士出身;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家里藏书丰富,她从小侵染在各种典籍之中,耳濡目染,家学熏陶,加上自己本身就聪慧伶俐,所以受到当时的文坛名家晁补之(苏轼的大弟子)极力称赞。
李清照这一生可分为两个阶段,前半生生活美满家庭幸福,后半生风雨飘零,凄凄惨惨。
少女时代的李清照跟随着父亲生活在都城汴京,生活富足,都城的繁华景象,优雅的生活环境,这里这美丽的一切,都激发了李清照创作热情。
在这期间,她作诗写词,写了多篇词作,开始在词坛上崭露头角,我们所熟知的《如梦令》就是这个时期写的: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可是却不停的吹着风,沉沉睡了一夜仍然觉得余醉未消。
转头问正在卷帘的侍女,外面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她却告诉我这海棠花还是和昨天一个样。
知道吗,知道吗?
这个时节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谢了。
李清照这首《如梦令》一出,当时便轰动了整个都城,所有文人们都大加赞赏,拍手称绝。
起首两句"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点明了时间与环境,似乎描绘出了一场诗人不愿意看到雨打海棠,明朝花谢的景象。所以开始借酒浇愁,结果饮醉了,醒来酒气未散。写出了诗人怅然若失之感,带有淡淡愁绪,又有隐隐慵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前面讲了不愿看到海棠花被雨打落,却还是忍不住想问问情况如何。
便有了"试问卷帘人"带有点点期待,这种矛盾的心态,紧紧牵动着她的心;侍女的回答令她欣喜又黯然,欣喜的却是海棠依旧,但又有些淡淡愁绪在心间。因为侍女并不懂作者她那委婉的心事。
宋徽宗元年,十八岁的李清照与二十一岁的太学生赵明诚结婚了,婚后生活是蜜里调油,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好好的谈着一场甜甜的恋爱。
虽然生活上不像以前那般优渥,但这并不影响。她与丈夫经常谈诗作词,举案齐眉。这期间也写了不少的诗。
然而,幸福时光总是短暂的,李清照父亲卷入政党之争,被罢官了,被迫携带家眷返回原籍。虽说祸不及出嫁女,但是这场政党之争却波及到了李清照身上,这对原本恩爱的夫妻面临着被拆散的危险。李清照只身回到原籍,寻找家人。
许久之后,李清照又随赵明诚居住在青州。相携过了很长一段时间。
建炎三年八月,赵明诚染病身亡,李清照葬毕赵明诚写文祭之。后来她带着收集的大半文物,辗转各地,文物也流失多半。
在经历了丧夫之痛又经历了文物流失之痛的双重打击之下,还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这让李清照苦不堪言,但李清照并没有丧失生活的意志。创作的热情也没有消退。在这期间她写下了许多首词,《武陵春》就是其中一首: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
风停了,花朵凋谢,尘土里都带着花朵的香气,日头升得老高,我却懒得梳妆。景物依旧,人事已变,想要倾诉一下内心的惆怅,结果还没开口眼泪就掉下来了。
听说双溪的春景尚好,也想泛舟前去,只怕那蚱蜢小船,载不动我这许多的愁。这首词是李清照中年孀居时所作,借着暮春之景来抒发自己内心的苦闷和忧愁。
历经世路的崎岖和人生的坎坷,没有人能理解她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没有人来安慰关心她,只有她自己一个人艰难的生活着。
这样的日子过了很久,久到快忘了丈夫赵明诚的样子,久到忘了以前举案齐眉的日子。突然有一天,有一个人来到了她的世界,孤独无依之下,她嫁给了张汝城。
本想再嫁是求个心理安慰,谁知道再嫁是进入狼窝?张汝城本是觊觎李清照手中的文物财产,结果婚后发现李清照并无多少财产,本性渐露,开始对李清照破口大骂,甚至拳脚相加。家暴者,永不可原谅。
终于,李清照忍受不了,她向官府告发张汝城营私舞弊,骗取官职。官府受理,判其离婚。但法律规定,妻告夫要判处三年徒刑。于是李清照因为离婚入狱了,最后在各方亲朋好友的帮助下在牢里呆了九天才出来。
虽然经历了一场再嫁匪人的婚姻,但这并没有打消她对生活的热情和对创作的热情,一边整理丈夫的遗作《金石录》,一边自己创作。晚年的李清照生活艰难,她在怀着对亲人的无限思念和对故土难归的无限失望中离世了,一代女词人就此陨落。
文/青城未暖
不知道您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如果喜欢,欢迎点个关注支持一下,每天都将为您带来有趣的文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