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是为了不失去更多

        曾经有一段时间里,我不停地质问一个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既然我们能够当下获得快乐(那时可能快感多一点)的话,为什么还要折磨此刻自己,而把快乐留待虚无缥缈的辛苦之后再享受呢?如果人生的意义就在于追求幸福,那为什么在可以享受的日子克制自己,去为了将来的幸福而奋斗呢?

        抛开当时的自己对快乐、幸福和人生意义的粗浅认识不谈,这其间的逻辑其实至今还依旧回荡在心头,偶尔感到不快时仍会浮现出现。现在想来,这可能与我当初的见识和心路历程不无有关。那时正值我的价值观萌芽期,每天思考的是辨别是非、评判好坏和分析真假等标准问题,渴望建立一个可靠的认知体系,而不至于在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时摇摆不定、犹豫不决。那段时间里是我的怀疑情绪的高涨期,不断地否定每一个看起来没有充足根据的结论,直至最后怀疑到了自身的局限性而陷入了虚无,放可暂时的放过自己。

        后来,我从一本有关灵修的书中看到“活在当下”,书里鞭挞了逻辑固有的缺陷,主张靠圆满的内心作直觉的判断。可想而知,冥思苦想无果的我对此深以为然,不再单纯用逻辑去探寻答案,想着反问自己的心灵。不过,心灵自己过于神秘,我能知道的只是自己的感受和心情,而它们是享受直接的娱乐的,即所谓的当下满足。也正基于此,才有了一开始我所发出的那些问号。

        直至现今,我才有了更多的理由去回答这个问题,例如长期利益和目光的保证更为重要,简单的感官娱乐并不具有太大的意义,沉迷于短期而不能持续快感可能会在未来给我们带来更大的痛苦等。而最近又从书里看到一项研究,其结论表面人们对损失的价值预期远远高于收益的预期,即是说同等的利益失去后比获得的反应更剧烈,人们更怕的是失去。

        因此我暂且可以这样回答当初的自己:虽然享受当下的快乐会带给你满足感,但一旦你意识到你在这段时间里丧失的机会成本,而那能够创造更多价值时,你所感受到痛苦足以让你生出后悔之感,而那才是你更不愿体验的心情。

你可能感兴趣的:(自制是为了不失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