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采众山之石,牢筑吾之城池

——徐文娟-王亚兰名师工作室教研活动 

        在冬日暖阳、银杏飘飞的季节里,11月18日徐文娟-王亚兰名师工作室暨大源学校学科专业发展基地校教研活动在成都高新大源学校开展,共赏语文之美,同享文字之乐。本次活动围绕“教学价值点引领下的课型研究”来进行同课异构及研讨。

        此次活动特邀成都市武侯区教科院发展所教研员、成都市语文骨干教师冯胜兰,成都市胡血洄工作室领衔人、中学正高级教师、四川省优秀教师、成都市学科带头人胡血洄,参与的还有成都市高新区徐文娟-王亚兰名师工作室成员,成都高新大源学校、成都高新顺江学校、成都高新和平学校、成都美视国际学校全体语文教师。

        第一节课是由成都高新大源学校张婷婷老师带来的一堂精彩的文本分析课《昆明的雨》。“淅沥沥,刷啦啦”,《静坐听雨》带学生走进了昆明的雨,拉近了学生与文本、学生与作者的距离。张婷婷老师从题目《昆明的雨》出发,带着学生梳理昆明雨的特点,再从全文着眼,梳理文章各个段落的意思,指导着学生在课文中漫游,细细品味昆明的人、事、物以及作者独特的情感。抓住关键的句子“雨,有时会引起人一点淡淡的乡愁”,走进作者淡淡的乡愁中,去体会作者笔下的昆明的雨对这些人、事、物的滋润,以及这些人、景、物对作者的滋润,对作者乡愁的冲淡。在张老师娓娓道来的话语中,循循善诱的启发下,带领着孩子们读懂了昆明的雨,更读懂了汪曾祺先生淡淡的乡愁。

        第二节课是由成都高新顺江学校夏玉燕老师带来的一堂巧妙的《淡而有味最深情》之对《昆明的雨》的语言的评价鉴赏课。夏老师从汪曾祺先生的两个作品片段引入激趣,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堂聚焦文章的语言风格,巧妙的设计了“删一删,品趣味”、“换一换,品滋味”、“改一改,品韵味”三个环节,从聚焦内容、句式、标点、词语等角度带领学生细读文本第七段,启发学生思考标点传情的妙处,感受汪曾祺先生“淡而有味,如话家常”的语言风格,体会汪曾祺先生文章语言的趣味、滋味、韵味、情味。

        紧接着,张婷婷老师和夏玉燕老师分别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了说课和反思。张婷婷老师从“梳理文章脉络,理解作者情感”的目标出发,调查学情,找到学生的疑问处,在设计中比较、搭桥、勾连,层层铺垫引导学生读懂汪曾祺先生的独特情感。夏玉燕老师则从课堂教学的选点角度向我们展示了她的用心,用课题的思维,找文献,看实录,确定自己的教学内容,然后再用导、学、练三位一体来指导其教学设计,学方法,用方法,一步步引导学生读懂汪曾祺先生的语言。


        接下来,冯胜兰老师和胡血洄老师分别对这两堂课进行指导。冯老师做了题为《关照单元整合理念,追求更高品质教学》的分享。首先,她肯定了授课老师的教学理念,她指出:第一堂是文本分析课,第二堂是评价鉴赏课,课型纯粹,指向清楚,符合教学规律。同时,两位老师的教学目标非常清晰。两位老师的课堂给我们平时语文教学带来了一些启发:备好一堂课,要充分备学情、备前人经验、研读透文本;课堂上要给学生的学习提供支架,比方说,张老师抓住关键的句子“雨,有时会引起人一点淡淡的乡愁”,引导学生关注乡愁;夏老师用“补”“删”“换”“改”的方式来品读语言,这些精巧的设计都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胡血洄老师则赞扬了两位老师敢于啃硬骨头,精心钻研上好研究课的精神。胡血洄老师的点评围绕评价鉴赏课如何品味语言展开。课堂要首先要设计品析语言的活动。其次,要聚焦语言形式。教师抓住文中插说的笑话、句式、标点、词语等语言形式的聚焦,为孩子品味语言提供了思路。同时,教师围绕教学目标先讲解,再迁移,这也体现了自读课教能力的初衷。最后,胡老师对课堂现场四组关系进行了精辟到位的阐述:教学起点与终点的关系、教学环节之间的关系、处理学生问题时要有放与收的关系、课堂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最后,大源学校学科专业发展基地校、徐文娟-王亚兰名师工作室王亚兰老师做了题为《让课堂教学“纯化”起来》的总结发言。王老师强调:“教什么”和“怎么教”,是我们教学中应着力思考的问题。教师要明确单元的教学价值点,即单元的知识点和能力点。在单元价值点统领下,明确单篇课文的教学价值点;同时,教师应明确课型,在单元整体设计的基础上,一节课根据一种课型对学生进行文本解读能力的培养。

        博采众山之石,牢筑自己的城池!相信在追寻“教学价值点引领下的课型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会看见更加美丽的风景,享受到更有意义的教育幸福。


(全员合影留恋)

图片:卢书倩

文字:邝欣、彭玉兰

编辑:涂慧

审核:工作室宣传组

你可能感兴趣的:(博采众山之石,牢筑吾之城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