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在《水调歌头》中的豪情

        苏轼在《水调歌头》中的豪情                                          江梓键

摘要:《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作为豪放派词人苏轼的代表作之一,展现出了令人折服的豪情。其具体的展现手法主要有:以壮阔的景象衬豪情和反用典故。

关键词:苏轼 豪放派 抒情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一词中,诗人展现他心中的那份豪情的手法十分多样。是通过刻画眼前那壮阔的景象,反衬自己内心的豪情;更是反用典故,直接抒发自己的满腔豪情!下面便从这两个方面赏析一下《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苏轼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

              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

      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

              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

 

              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

      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这首词,第一,二两句描写诗人透过那快哉亭上的帘卷,看到外面那落日辉映之下,水与天相接的壮阔景象;第三四句,又诙谐幽默地说这个快哉亭是友人为迎接自己的到来而建下的,就连窗户上那青红的漆渍都还未干呢,道出自己与友人那亲密的关系。接下来那三句,开始回忆往昔自己在扬州中那“平山堂”上经历——自己躺着悠然自得,望着平山堂外那江南的烟雨朦胧中渐渐远飞的孤鸿。紧接着引用欧阳询的一句“山色有无中”,来描述他眼前的这朦胧的美景。下阙,开头三句,道出这江面的平阔,与江水的澄澈,倒映着两岸的碧翠山峦,一派安静祥和的景象。忽然笔锋一转,江面突然泛起波涛。一动一静的对比之间,不仅突然了风势之大,波涛之汹涌,同时还自然而然地引出了老翁驾着他那一页扁舟搏击风浪。一个充满豪气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这是老翁,但同时其实这也是东坡对自己的一个象征——他怎么不是一个敢于博风斗浪,迎难而上的豪气之人呢?看到这个老翁搏击风浪,他不由得想起了楚国的“兰台公子”,偏偏要说那风有什么雄雌之别,着实可笑,这等俗人是理解不了庄周所说的“天籁”的。至此,酝酿到位,发出自己的主张——只要心中有那一点浩然正气,便能够感受那奔驰千里的快哉风!

这首豪放派的词,高度展现出了苏轼通过描写那壮阔的景物来表达自己的心中的豪气的手法。开篇的描写的快哉亭周边的壮阔景象直接营造出一种宏大,开阔的意境,为整一首词奠定下了一种豪放的基调。紧接着对扬州平山堂回忆的描述——往昔的美景浮现在脑海中,渐渐与如今眼前的美景重合在一起,有一种如同摄影当中双重曝光一般的感觉,两相交融,更显一种优美的意境。我认为这种感觉这与那种那种秀丽,细腻的工笔画是截然不同的。他并不着墨于一点点的小细节,而是放眼望到整个天地之间,视野极其开阔,如同一幅色彩并不是十分艳丽,但靠着水墨力量营造出了一种高旷壮阔意境的水墨画一般。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倘若不是东坡他自己心中也充满了豪情壮志,又怎么会放眼望到这天地之中的雄伟景象,感受到这宏大的境界呢?

上文营造了如此宏大的一个氛围,待情绪酝酿足以后的用典,更是直接用最强有力的声音,抒发出了东坡心中的那份豪情!东坡看到那搏击波涛和风浪的老翁之时,他想到了那可笑的兰台公子——偏说君王之风才是雄风,刚劲有力,而平民之风,只能是雌风,柔和无力。可风本来就是自然之物,哪有贵贱之分,即便是平民也可以感受到呼啸驰骋的刚劲之风,最重要的其实是精神境界的高低。好比庄周所说的“天籁”只有精神品格足够高的人才能够欣赏一般,兰台公子这般俗人是无法体会的。酝酿足够以后,他用最铿锵有力的声音发出了自己的观点:“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正如《宋词鉴赏辞典》中的评论那样,“这一豪气干云的惊世骇俗之语昭告世人:一个人只要具备了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就能超凡脱俗,刚直不阿,坦然自适,任何境遇中,都能处之泰然,享受使人感到无穷快意的千里雄风。”至此,整首词中的豪情已淋漓尽致的展现了出来。

苏轼的这首词作于他政治生涯中遭受的首次沉重打击——因乌台诗案贬官黄州。他可谓是处于人生的最低谷之中,而他在这首词中所展现出来的豪情其实也是他面对政治灾难的一种态度——保持心中的浩然正气,坦荡地面临生活中的一切低谷。这种态度也在他其他的词中有所体现,“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任这些风雨拍打着我,而我依然不为所动,坦坦荡荡地过着我的一生!这便是苏轼的凛然的豪情!

参考书目:

夏承焘《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你可能感兴趣的:(苏轼在《水调歌头》中的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