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我有个辩题想和你谈谈

         说到辩论这个话题,大多数人都会第一时间想到风靡一时的《奇葩说》,但其实,在奇葩说之前,使辩论变得广为人知的比赛是国际大专辩论赛。第一次听说这个比赛,我是满脸的黑人问号???大专?还国际?你莫不是在逗我玩吧!

        还记得当时看的比赛是2001年的决赛,武汉大学对马来亚大学,辩题是金钱是/不是万恶之源。在那场比赛中,各位辩手精彩绝伦的辩论使我这个坐在屏幕前的观众都忍不住为他们拍手叫好,你来我往,争锋相对,我莫名的在辩手身上看到了魏晋时期诸位名士围坐在一起饮酒清谈的那种畅快。人生难得一知己,更难得有能够与自己旗鼓相当的对手。

        之后便好像是追剧上瘾了一般,去找了国专辩论的全集,一年一年一场一场的看。早期的辩手们大多都拥有着丰厚的知识底蕴作为基础,再佐以敏捷的思维,伶俐的口齿,当他们面对一个辩题发表看法时,那种流畅的表达,独特的思考角度都会给身为旁观者的我们带来无与伦比的感官享受,尤其是在吃饭的时候,就着辩手们酣畅淋漓的发言,感觉自己面前的饭菜都变得更加可口了。

        观千剑而后识器,闻千曲而后晓声。但是看了一百场辩论,却还不如自己亲自下场去辩一场。只有自己亲自下场去辩论,才能够深刻的认识到,原来国专辩论会上的辩手们是多么的优秀。

        进入大学后参加了辩论的新生杯,我们队伍中的四个辩手临时组成的草台班子,一路跌跌撞撞从初赛一直打进了决赛。

        说起来连我们自己也觉得难以置信,初赛的情景还历历在目,犹记当时主持人宣布比赛结果时,我们四人茫茫然从座位上站起来,心里出现的不是高兴,而是不可思议,连忙问主持人是不是念错了获胜队伍。现在细想,其实当时会这那样想,完全是因为对自己队伍的表现不够自信,这是前期准备不足的结果。后来进了复赛,老老实实的讨论,辛辛苦苦的改稿,每一次的比赛,收获最多的其实还不是辩论场上那短短的一个小时,而是在场下不计时间成本反反复复的讨论交流和资料收集。辩论场上的每一个亮点其实都是在场下时几人思维碰撞的火花。

        辩论里面常常是以辩会友,辩友辩友,经常时辩着辩着就变成了朋友。

        其实想想也是,双方八个人之间并没有存在什么巨大的差异,大家水平相当,但是思维角度却不同,八个人经常有不止八个思维角度,大家面对同一个问题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力图完整的展现自己的思维过程,己方的论证思路。在有规则地赛场上,表达自己不同的观点,不服气没有关系,你来说服我就好了。就好比是剑客之间的比武,双方都摒存着心中的道义,你来我往之间比的是剑术的高下,输了就笑着把剑收回剑鞘,下次再来就好了,没有必要伤了和气。

        以后交朋友,就笑着说吧,朋友,我有个辩题想和你谈谈(*^_^*)

你可能感兴趣的:(朋友,我有个辩题想和你谈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