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之白华

在我们的思修课上,我们观看了一部电影《秋之白华》。

这部电影主要讲的是瞿秋白的伟大人格和精神,然而瞿秋白并不是第一个出现的,电影开始,镜头是一条小船上,船夫问一个姑娘。

“这是要去哪儿啊,小姐。”

姑娘只是轻轻说:“去俄罗斯。”

随后画面转移到了上海大学的学生上课场景。

瞿秋白的名字开始出现,这位姑娘便是张之华,瞿秋白后来的妻子。

影片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两个镜头。

一个是瞿秋白在牢狱中,国民军官想要让瞿秋白“知迷途返”,为他们服务,写一些政治文章。

而瞿秋白面对生死毫不畏惧,选择了死亡,并说出了,那样的活不是他的活法,他的家人也会难堪,不要拿他和别人比。

这是一种传统的文人情怀,在大义面前,只会选择保全自己的名声,不愧对国家,但是这是一种非常大的进步,因为在过去,哪怕输了,知道自己的官方代表是错的,也会选择效忠,而近代文人的风骨,则是坚持更先进,不对外国妥协,真正具有中华人民独立自主自强的方法,为了这种方法,不惜一切。

另一个场景,是瞿秋白在默念牺牲的革命烈士,气势雄浑的背景音乐和瞿秋白的平静的而压抑的嗓音形成一种和谐,姓名,牺牲原因,享年。

每一条都直接撞击在观众的心里,革命题材,很多人会感觉无聊,但是坐下来看却比很多科幻大片更具有吸引力,他不是凭空的领导讲话,讲一大堆道理,而是把事实全放在你面前,用最猛烈的方法冲击你的视觉,告诉你,这一切的真相,后果,如何去做。

我觉得在当今这个时代,中华民族过去的精神,反而更适合如今,过去念旧束缚了我们的思想,而今天念旧却推动了我们的发展,每当我们止步不前的时候。

我们会翻出过去的历史,细细查看,然后继续向前走,脚印并不只是让后人重复印记,而是让后人走到前一步,根据脚印来判断,前人的这一步脚印是否走错了。

这也是后人超越前人的方法吧。毕竟不是每一个脚印都为了重现,更可能为了印证。

你可能感兴趣的:(秋之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