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深色字体的分类都是在这部分深入讨论过的,浅色字体的分类仅讨论了其上一级的大分类。
“为什么会有人类?”
“猫为什么会那样做?”
“这世界最初名叫什么?”
“上帝创造世界的理由是什么?”
一、哲学家与孩子
亚里士多德认为,哲学来自怀疑,“从孩提时代就开始的疑问,只是大多数人的疑惑也就止于孩提时代。”
“孩子是天生的发问者。并不是因为他提出的问题很多,而是那些问题的特质,使他与成人有所区别……他们想要知道事情是否如此,而非为什么如此。”
“最伟大的哲学家所提出来的深刻问题,正是孩子们所提出的问题。”
“伟大的哲学家总能厘清生活中的复杂,看出简单的差别——只要经由他们说明过,原先困难无比的事就变得很简单了。如果我们要学习他们,提问题的时候就一定也要有孩子气的单纯——而回答时却成熟而睿智。”
二、哲学家提出的问题
哲学家提出的问题有两类:
-
理论或思辨型:关于存在与变化的问题,与这个世界上存在与发生的事有关。
形而上学:主要在探讨存在的问题。
自然哲学:问题与变化有关,关于特质与种类的演变,变化的条件与原因。
认识论(知识论):主要探讨的是知识的问题,关于我们的认知,人类知识的起因、范围与限制,确定与不确定的问题。
规范或实用型:关于善与恶,好与坏的问题,和我们应该做或探寻的事有关。
“哲学规范的书基本上关心的是所有人都应该追求的目标——像过好生活,或组织一个好社会。”
“就理论与规范哲学的区分而言,如果是关于如何过好生活,个人行为中善与恶的标准,这都与伦理学有关,也就是理论哲学的领域;如果是关于良好的社会,个人与群体之间的行为问题,则是政治学或政治哲学的范畴,也就是规范哲学的领域。”
三、现代哲学
为了说明简要,有以下两种问题:
第一顺位问题:世上存在及发生了什么事,或人类该做该追求的问题。
第二顺位问题:第一顺位问题中的知识,我们在回答第一顺位问题时的思考模式,我们如何用语言将思想表达出来等问题。
“当前主要的专业哲学家不再相信第一顺位的问题是哲学家可以解决的问题。目前大多数专业哲学家将心力投注在第二顺位的问题上,经常提出来的是如何用言语表达思想的问题。”
四、哲学的方法
“你唯一能做的是思考问题本身,简单来说,哲学就是一种思考,别无他物。”
“真正好的哲学并不是“纯”思维,即脱离现实经验的思考。”
“而伟大的哲学家之所以与你不同,就在他们的思想极为缜密:他们能整理出所有可能问到的最尖锐的问题,然后再仔细清楚地找出答案来。他们用什么方法找出答案来呢?不是观察探索,也不是寻找比一般人更多的经验,而是比一般人更深刻地思考这个问题。”
但是,“哲学家所提出来与回答的问题,并非全部都是真正哲学的问题”,有可能是科学等其他问题。
因此,“读者必须有能力把哲学家所处理真正哲学性的问题,和他们可能处理,但事实上应该留给后来科学家来寻找答案的其他问题作一区别。”
五、哲学的风格
1. 哲学对话
首次出现在柏拉图的《对话录》中,这种风格是对话的,甚至口语的。
“通常在一阵忙乱的探索讨论之后,苏格拉底会开始提出一连串的问题,然后针对主题加以说明。”
2. 哲学论文或散文
纯粹的哲学作品,是一些理论或规范。
如亚里士多德的作品(《物理学》、《形而上学》(Metaphysics)、《伦理学》、《政治学》与《诗学》)和康德的作品。
3. 面对异议
中世纪发展的哲学风格,以圣托马斯·阿奎那的《神学大全》为极致,兼有前述两者的风貌。渗透了辩论与讨论的精神。
“先是提出问题,然后是呈现对立面(错误)的回答,然后演绎一些支持这个错误回答的论述,然后先以权威性的经文(通常摘自《圣经》)来反驳这些论述,最后,阿奎那提出自己的回答或解决方案。”
4. 哲学系统化
17世纪,由笛卡尔与斯宾诺莎(《伦理学》)所发展出来。
“他们着迷于数学如何组织出一个人对自然的知识,因此他们想用类似数学组织的方式,将哲学本身整理出来。”
5. 格言形式
由尼采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所采用的,一些现代的法国哲学家也运用这样的方式。
“用格言的形式来解说哲学,最大的好处在于有启发性……这样的形式也有很大的缺点,因为这样的形式完全没法论说。”
六、如何阅读哲学
除了思考,什么也不用做。
在阅读任何哲学作品时,最重要的就是要发现问题,或是找到书中想要回答的问题。
“伟大的哲学作品不至于不诚实地隐藏起他们的假设,或是提出含混不清的定义或假定。一位哲学家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他能比其他的作者解说得更淋漓尽致。此外,伟大的哲学家在他的作品背后,都有自己特定的中心思想与原则。”
“尽管要找出中心思想的原则很困难,但是我们仍然不主张你走捷径,去阅读一些关于哲学家生活或观察点的书。你自己找到的原则,会比其他人的观点还更有价值。”
“一旦你找到作者中心思想的原则后,你就会想要看作者怎能将这样的概念在整本书中贯彻到底。”
但是要注意,“哲学家前后不一致是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因此需要判断哪个是真的或两个是不是都是假的。
“哲学问题是要去解说事物的本质,而不像科学作品要的是描述事物的本质。”
因此,“读者最要花力气的就是作者的词义与基本主旨……如果他不能克服自己,总是想将一个熟悉的字看作一般意义的想法,最后他会让整本书变成胡说八道又毫无意义。”
阅读哲学作品时,“就算你有相反的假设,也不妨看看他的假设会如何导引下去。假装相信一些其实你并不相信的事,是很好的心智训练。当你越清楚自己的偏见时,你就越不会误判别人的偏见了。”
最后,哲学家彼此意见往往不合这一点,也不应该是你的困扰:
第一,“如果这些不同的意见一直存在,可能就指出一个没有解决,或不能解决的大问题。知道真正的奥秘所在是件好事。”
第二,“哲学家意见合不合其实并不重要,你的责任只是要厘清自己的思路。”
七、关于神学的重点
神学有两种类型:
自然神学(natural theology):哲学的一支,也是形而上学的最后一部分。
教义神学(dogmatictheology):不同于哲学,首要原则就是某个宗教的教徒所信奉的经文。教义神学永远依赖教义与宣扬教义的宗教权威人士。
“如果你没有这样的信仰,也不属于某个教派,想要把教义神学的书读好,你就得拿出读数学的精神来读。但是你得永远记住,在有关信仰的文章中,信仰不是一种假设。对有信仰的人来说,那是一种确定的知识,而不是一种实验性的观点。”
一般来说,在面对教义神学的书时,会犯两个错:
第一个错,拒绝接受作者首要原则的经文。
结果,读者一直跟这些首要原则挣扎,根本注意不到书的本身。
第二个错,认为既然整本书的首要原则是教义的,依据这些教义而来的论述,这些教义所支持的推论,以及所导引出来的结论,都必然也都是属于教义的。
一个没有信仰的读者要阅读神学书时是非常困难的,“在阅读这样的书时,他要做的就是接受首要原则是成立的,然后用阅读任何一本好的论说性作品都该有的精神来阅读。”
八、如何阅读“经书“
任何有以下特点的都可归为“经书”的范畴:
- 有教育的功能
- 有一套要教育的课本
- 有一群虔诚又顺服的成员
这类书被认为是“正统”,即“正确观点”。
“这类作品是一本或唯一的一本正确的读物,阅读任何其他的作品都会带来危机,从考试失去高分到灵魂遭天谴都有可能。”
“一个忠诚的读者在阅读经书时,有义务要从中找到意义,并能从其他的‘事实’中举证其真实性。如果他自己不能这么做,他就有义务去找能做到的人。
这种书的阅读基本上是没有自由可言的。
参考书目:
- 《如何阅读一本书》莫提默·艾德勒 查尔斯·范多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