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倍的认识;二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 01 -
课伊始,依然是由复习导入。复习涉及两个方面:
一是针对上一课的易错点进行巩固,即整十数乘一位数和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这里呈现两道特例40×5和400×5。按照经验先算4×5=20,此时4与5相乘生成了一个0,许多同学会少算一个0,此处是个易错点,此时得出来的结果是20个十或20个百。
二是复习除法相关内容,即说出算式20÷4=5的意义。有学生说出把20个东西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5个,这是除法的第一种类型叫等分除。
此外,还有第二种含义,把20个东西,每4个为一份,可以分成5份,即20里面包含几个4,这是除法的第二种类型叫包含除。本节课所学内容“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主要是看一个大数中包含几个小数。
复习除法看似无关,但此中有深意,为本课新知做知识铺垫,也是对以往学习的知识进行一个衔接。
- 02 -
新课教学主要是借助于例题的主题图展开的。虽然是例题,但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题目中隐含的数学信息,意在引导他们学会审题的方法。在以前学习的知识基础上,进行初步的比较。
在这里暂时没有使用课件上的红花、黄花和蓝花实例,而是使用圆片、三角形、正方形代替。虽然看似是简单的替换,其实是隐含了符号意识,以及换元法的初步渗透。
主要使学生明确把蓝花的两朵看作一份,通过圈黄花,发现黄花的朵数有3个2朵,此时给出倍的定义,即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三倍。
接下来,放手给学生,让学生对比两种花的朵数,通过圈一圈、比一比、说一说,巩固对倍的认识。
在认识倍之后,接着教学第二个方面的内容,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换句话说是求甲数是乙数的几倍(甲>乙),也就是看甲数中包含几个乙数,符合包含除的特征,故而用除法解决。
列式为8÷2=4,也就是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4倍,这里还是把蓝花的朵数看作一份进行比较的。此处,强调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算式的结果不要带单位。
在练习巩固环节,先让学生做,再逐题让学生回答。对于第1题呈现的是条形图,到高年级会出现线段图替代,这是一个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逐渐过渡的过程。
第2题需要用花片摆一摆,这里主要通过让学生通过动手画,可以达到一样的效果。
对于第3题,有部分学生没有读清题目要求,造成没有连的失误。
- 03 -
以上是针对本课教学内容进行的反思。存在的问题是课堂气氛不是太活跃,目前存在最大的障碍是对很多学生不认识,这样不利于互动。所以在中午看餐的时候,统计了学生的姓名,制作了座次表。
目前,每天只有一节数学课,造成练习题的讲解与课堂作业无法同步跟上,此外对学生接触太少,认识起来较慢。希望能够尽快熟悉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