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大伦《道德经》113

第二十二章2 你有“高看”自己吗?

113、第二十二章2 你有“高看”自己吗?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接着来聊《道德经》,看看老子又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智慧了。今天聊的话是这两句,“自视者不彰,自见者不明”,这两句话给大家解释解释什么意思,什么叫“自视者不彰”,这个“视”,现在通行本都写成“是否”的“是”,帛书甲乙本,我把这音改过来,帛书甲乙本,我总说bò书bò书,这是我的口音,对不起,不要耽误了小朋友,因为我习惯用口音来讲这个课程,但是后来想到有很多小朋友在听,千万别把大家音的给带走了,这个字确实念帛,不用bò,我习惯东北话讲bò书,是帛书。实在抱歉,讲了这么多期才跟大家讲这个事,实在抱歉。

这个帛书甲乙本写的是“视力”的“视”,就是看东西的“视”,“视野”的“视”,谁的对呢?我认为是帛书甲乙本的对,或者说是帛书甲乙本的更妥当一些,因为它这里边后边接的是“见”,这个“视”和“见”是一样的动作,然后接着是自伐、自矜,又是一样的动作,它们的动作都是匹配的,所以突然出现个“是”,“是否”的“是”,就在这里边显得有点另类了,所谓意思上讲也不偏差,但是没有帛书甲乙写的“视力”的“视”,“视野”的“视”更妥当。

什么叫“自视者不彰”?这个“彰”,帛书甲乙本写“文章”的“章”,现在的通行本是右边加了三撇,是“彰显”的“彰”,两者没有大的区别。先看这个“章”是什么意思?我们现在总说这人能写文章,写文章,这个“文章”在过去最早时候就是花纹的意思,什么是纹?织布的时候如果你把蓝色和赤色的,就是红色的,红蓝织在一起,这叫纹,把这红色、赤色的和白色的织在一起,这个相间的条格花纹这就叫“章”,形成美丽好看。把词义聚集在一起,形成了文字,这个文字就开始出现了,本来这个字字就是字,合在一起有了它的意义,这叫文,所以文字是这么来的。所以,文字看这个甲骨文或者看这篆书,就是像织布的花纹一样,把这文字所有的条都往下垂,所有的横杠往下垂,就像这织布的花纹一样,这叫“文”。这个“章”讲的是色彩斑斓漂亮的条纹,所以这个彰显得是色彩跳出来了,很美丽,彰显出来了。后来加了三撇,就表示彰显出来了。这个美丽突出出来了,这是彰。

“自视者不彰”是什么意思?就是你总是看自己的优点的人,您做事的层次并不会高,您做事的境界并不会很高,所以做事的水平会差一节,不会彰显出来。“自见者不明”是什么意思?这个自见,这个字写的是“见”,“看见”的“见”通“现”,“表现”的“现”。“自见者不明”,就是我总是表现自己,总是现,我把自己的好处都给大家看,这叫“见”,叫自现,把自己都给大家看,我的优点给大家看到,然后的人反而你所做的事大家看不到,您一定做的会不好的,这是老子讲的。

为什么会“自视者不彰,自见者不明”?有的朋友会问,这有道理吗?我们不应该谦虚过度吗?应该彰显自己的优点争取机会吗?是这样的,实际上您在把事情做好的时候,您把自己优点暴露出来没有问题的,展现出来没有问题,但是如果您事没做那么好,您却对外展现的特别厉害,而且看自己看的优点看的特别大,这时候就会出问题的。我来给大家讲这里边的原理是什么、为什么会如此。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种自我意识,这个自我意识是我们人的性格里边一个很重要成分。在说自我,说这个人有自我意识,我们每个人都有自我意识,这个自我意识包括什么内容?大致上从心理上来讲,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个,自我认知。什么自我认知?就是我自己到底怎么样,自我的感觉,我如何,我的形象如何,我的品位如何等等,自己评价;

第二个,自我体验;

第三个,自我调节。就是说您有了这个评价以后,您要进行调节,不断调节,这三部分是在社会交往中体现的,也就是说这自我意识有着非常强的社会性,您想,一个人在荒岛上,比如就我一个人,飘落到一个荒岛上,一个人没有,周围什么都没有,就我一个人,您想我会整天梳头照镜子看自己多美吗?一般不会。这个时候会自己骄傲吗?我骄傲了,我膨胀了,我成一哥了,您可能吗?一个岛上就你一人,您无论如何都是一哥,跟谁比你是一哥,没什么好比的。

所以,如果人不在社会中生存,他的自我意识就会慢慢慢慢淡下来,但是在社会交往过程中,自我意识就会被强化,这时候会出现一些别人对你的评价如何,比如说我做事,别人评价如何,别人脸色如何,他眼神如何,反映如何,这都是看我做事在别人中体现,然后再反过来评价自我认识,我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该怎么调整。这是自我认识,自我认知和自我调整,这都是在社会交往过程中会出现的。

我们普通人一般没有问题,但是一个人如果坐到领导的位置上以后,因为《道德经》大家记住,是给领导者讲的,当一个人坐到了领导者的位置上以后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这个时候因为你是领导者,你手里掌握了一定的权力,或多或少可以决定其他人的资源的分配,决定着其他的命运等等,决定好多事,因为你有了决定别人的权力,所以大家往往会来讨好你,这是领导者的特点。大家讨好你的时候会夸您,领导,您真英明,领导,您这头发怎么最近变黑了,领导,您皱纹少了,领导您这衣服怎么选的?我怎么选不到这种好衣服?您怎么每件衣服穿的这么得体?都这么说话,这时候领导者会犯什么错误?这时候自我认知会出问题,因为制造一个假象,自我认知会出问题,他觉得我就这么英明,我这么好?了不得,我原来天生英才,你看见没有,我选衣服都选的比别人好。

果然如此,这时候他就会陶醉在一个虚幻的假象里边,认为我自己确实如此好,所以这是领导者特别容易犯的一个错误。接下来自我调节就该出问题了,本来别人说你有什么缺点时候你会调节,别人对你有点不满意的眼神你会自己想,为什么他这样,我刚才说话的语气有点重了,下次我轻点说,您会自我调节。但是因为所有人都跟您说好事儿,所以您自我调节就开始出问题了,就开始自我膨胀了,我膨胀了,我骄傲了,我是一哥,这是岳云鹏说的话。就是我是一哥们,我膨胀了,这时候就会把自己行为调整到一个骄横的、一个自大的、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一个不需要对别人,比如说尊敬别人,不协调,等等都不需要了,就是我是老大,我多么英明,这个时候就出问题了,在这种情况下这个人做领导,绝对会做不好的,因为他陷入了一个虚幻的境地里边。这个时候他看问题看自己全是优点,只看优点,我多么好,我是天生英才,我的学养多么的好等等,这叫自视,自己看自己的优点。

“自视者不彰”,这人做事的水平有可能会非常非常差,比如说有的领导本来你写的诗不好,但是写一句,大家说领导您这诗写的好,这领导一看,我优点多么多,我还能写诗呢,结果拼命写,到哪都写,其实写的水平特别低,因为他压根就没想提高,所有人都认为他这是最高水平,所以他就觉得不想提高,所以一写出来的诗都是:远望群山一锅窝头这样的话,大概是,我开玩笑,都是这样的话。为什么会写这个他认为很好?因为他陷入一个虚幻的自我认知里边去了,他的自我认知出现了偏差,这就叫老子讲的“自视者不彰”。

举个例子,当年袁世凯当了领导以后,袁世凯掌了权以后,所有人都奉承他,所以袁世凯就自我膨胀,最后觉得你看我早些年时候在慈禧太后手下干活,那慈禧太后多威风啊,这我现在也这位置了,大家都看我,说话对我都这么恭敬,我位置高了,这个时候别人看出来了,心里动了想当皇上的念头了,于是周围人就都开始恭维他,这是做领导的缺点,没办法,你要看不清楚的话就倒霉了。所有人都说就您适合当皇上,老百姓都盼着您当皇上,你看全是假话,甚至办了一个假的报纸,这报纸上印的全是老百姓希望他当皇上的话,这袁世凯哪知道这事?都说我当皇上,自我认知出现偏差了,自己看自己都是优点了,我就适合当皇上,叫自视,“自视者不彰”。

结果呢?在虚幻的假象中,他错误的认为,全天下人真的都让他当皇上了,然后就开始称帝,这一称帝全国老百姓多愤怒啊,就开始声讨,讨袁,这一讨袁最后如梦初醒,你们大家把我给害了,原来不是这样,原来都骂我呢,我还以为大家都捧我说我当皇上呢,为什么会这样?就是您处于那个位置,如果你不能认识到人性的弱点的话,你就会错误的以为大家都在捧您,这个时候你看到自己全是优点,这个时候自我认知就会出问题,然后自我调节就会出问题,整个决策都会出大的问题,这就是老子讲的“自视者不彰、自见者不明”。这里边有着非常深刻的心理学的道理在里边了,所以老子讲的这些,我是非常清楚的,老子是给领导者讲的,老子这些话专门针对领导者容易犯的错误,给你切中人性然后去讲,我们老百姓听它有没有用呢?有用,我们如果能够避免这些人性的弱点,您做事就会做的非常精采,您做事境界就会提升上来,很有可能慢慢慢慢我们成长起来也成为一个非常合格的领导,即使不成为领导,您在您工作里边、在家里边也都会妥当的处理各种问题,不至于把自己搞的头晕了,自我认知出差错了,自我调节出问题了,最后做事都搞的非常不得体,这是我们学习《道德经》的好处。

所以,各位记住这句话,“自视者不彰,自见者不明”,这句话的道理各位慢慢体会。好的,朋友们,我们今天就聊到这,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会接着聊老子带给我们什么样启发。

注:本文章来自“罗大伦频道”,感谢罗大伦博士的细心讲解,这里分享的是文字版,语音版可以关注公众号:大伦书院。

你可能感兴趣的:(罗大伦《道德经》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