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日日谈 第35期

《论语》日日谈 第35期

本章为《论语》:公冶长篇

【原文】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①?''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②。”

【注释】

①愈.胜过,超过。

②与:有两种解释:其一,同意、赞成:其二,和。此处取后一种说法。

【翻译】

孔子对子贡说:“你和颜回相比,个强一些?”子贡回答说:“我怎么敢和颜回相比呢?颜回他听到一件事就可以推知十件事;我呢,听到一件事,只能推知两件事。”孔子说:“赶不上他,我和你都赶不上他。”

【解读】

                  颜回

孔子弟子;孔门72贤之首;复圣。颜回(公元前521年—公元前481年),曹姓,颜氏,名回,字子渊,鲁国人,居陋巷(今山东省曲阜市旧城内的陋巷街,颜庙所在之地)尊称复圣颜子,春秋末期鲁国思想家,孔门七十二贤之首。十三岁拜孔子为师,终生师事之,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孔子对颜回称赞最多,赞其好学仁人。鲁哀公十四年八月二十三日,去世。历代文人学士对颜回推尊有加,配享孔子、祀以太牢,追赠兖国公,封为复圣,陪祭于孔庙。

    颜回是孔子最为器重的学生,他不仅勤于学习,而且善于融会贯通,对一个道理领悟透彻,触类旁通,无所遗漏。就连素日以机敏聪慧著称的子贡都坦陈自己赶不上颜回,因为他自己对一个道理的领悟,虽有相当把握,但是还没有到透彻与周全的程度。孔子博闻广记,领悟力非凡,但还是认为自己和子贡在对道理的领悟和触类旁通上赶不上颜回。就老师不必各方面都胜过学生而言,孔子立下了表率。

      一天,颜回去街上办事,见一家布店前围满了人。他上前一问,才知道是买布的跟卖布的发生了纠纷。只听买布的大嚷大叫:“三八就是二十三,你为啥要我二十四个钱?”颜回走到买布的跟前施一礼说:“这位大哥,三八是二十四,怎么会是二十三呢?是你算错了,不要吵啦。”买布的仍不服气,指著颜回的鼻子说:谁请你出来评理的?你算老几?要评理只有找孔夫子,错与不错只有他说了算!走,咱找他评理去!

颜回说:“好。孔夫子若评你错了怎么办?”

买布的说:“评我错了输上我的头。你错了呢?”颜回说:“评我错了输上我的冠。”

二人打著赌,找到了孔子。孔子问明了情况,对颜回笑笑说:三八就是二十三哪!颜回,你输啦,把冠取下来给人家吧!颜回从来不跟老师斗嘴。他听孔子评他错了,就老老实实摘下帽子,交给了买布的。那人接过帽子,得意地走了。对孔子的评判,颜回表面上绝对服从,心里却想不通。他认为孔子已老糊涂,便不想再跟孔子学习了。第二天,颜回就借故说家中有事,要请假回去。

孔子明白颜回的心事,也不挑破,点头准了他的假。颜回临行前,去跟孔子告别。

孔子要他办完事即返回,并嘱咐他两句话:“千年古树莫存身,杀人不明勿动手。”

颜回应声“记住了”,便动身往家走。路上,突然风起云涌,雷鸣电闪,眼看要下大雨。颜回钻进路边一棵大树的空树干里,想避避雨。他猛然记起孔子“千年古树莫存身”的话,心想,师徒一场,再听他一次话吧,又从空树干中走了出来。他刚离开不远,一个炸雷,把那棵古树劈个粉碎。

颜回大吃一惊:老师的第一句话应验啦!难道我还会杀人吗?颜回赶到家,已是深夜。他不想惊动家人,就用随身佩带的宝剑,拨开了妻子住室的门栓。颜回到床前一摸,啊呀呀,南头睡个人,北头睡个人!

他怒从心头起,举剑正要砍,又想起孔子的第二句话“杀人不明勿动手”。他点灯一看,床上一头睡的是妻子,一头睡的是妹妹?天明,颜回又返了回去,见了孔子便跪下说:“老师,您那两句话,救了我、我妻和我妹妹三个人哪!您事前怎么会知道要发生的事呢?”孔子把颜回扶起来说:昨天天气燥热,估计会有雷雨,因而就提醒你‘千年古树莫存身’。你又是带著气走的,身上还佩带著宝剑,因而我告诫你‘杀人不明勿动手’。颜回打躬说:“老师料事如神,学生十分敬佩!”孔子又开导颜回说:“我知道你请假回家是假的,实则以为我老糊涂了,不愿再跟我学习。你想想:我说三八二十三是对的,你输了,不过输个冠;我若说三八二十四是对的,他输了, 那可是一条人命啊!你说冠重要还是人命重要?”颜回恍然大悟,“噗通”跪在孔子面前,说:“老师重大义而轻小是小非,学生还以为老师因年高而欠清醒呢。学生惭愧万分!”从这以后,孔子无论去到哪里,颜回再没离开过他。

      孔子在周游列国时,一次被围困于陈国和蔡国之间,七天没有食物了。 子贡就找机会突围,用私房钱买得一石米(石是古代计量单位,约相当现在130-150斤)。颜回就去煮饭。 谁料子贡在井边远远看去,见到颜回在吃煮熟的饭,于是很不高兴就去问孔子:“对于仁人廉士,贫穷能够改变他们的品德吗?” 孔子回答:“品德改变了怎么能够称为仁呢?” 子贡再问:“就算是颜回也一样吗?” 孔子说:“是的。”子贡就把颜回偷吃饭的事情告诉孔子。孔子说:“我相信颜回是个仁义的人已经很久了,虽然听你说了,我还是不怀疑颜回的品德,其中必然有原因。 你就不要追究了,我来问他。”于是召见颜回问:“我梦到了先人,不知是否有什么启示?你煮饭好了吧,让我来祭祀先人。” 颜回说:“刚才有些灰尘落在饭中,置之不洁,弃之可惜,我就把它吃了,但却不可用来祭祀了。” 孔子说:“好啊,如果是我也会吃掉沾上灰尘的饭的。”颜回出,孔子对身边的弟子说:“我相信颜回是个君子,并不是今日啊。”弟子们由此服之。

    仁之表现为事功。在孔子思想中,仁心之表现为事功,以遂民之情,适民之欲。因而改造经济物质环境、建立社会秩序与政治制度等等适度满足人群的普遍需求,如前述文化生活环境设计之部分者,最易为吾人所理解。盖此情与欲浮现于仁心之上层,其需要与满足,最易发现,亦最易认知。古今来政治家的心力,无不集中于此。孔子自不例外,故赞许管仲之功曰:“如其仁!如其仁!”而孔子恓恓惶惶,志在行道,然具体言之,仍不外蕲求前述文化生活环境构想之全部实现,以顺其道德化的事功,而达到老安、少怀、友信的目的。尽管孔子和管仲对事功显现之层次境界有高低之不同,但他们都希望对事功有所创建,可以说殊无二致。于是孔门弟子中遂有事功派之产生,如子路、子贡、冉求、宰子、子张等,即其著者。

你可能感兴趣的:(《论语》日日谈 第3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