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儿童拖延行为背后的心理因素

《儿童拖延心理学》读书笔记及感悟2

第二章探寻儿童拖延行为背后的心理因素

1.趋利避害是孩子的本能

 孩子更加感性,缺乏理性和自制力,对自己喜欢的事情,一定主动去做;对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就会产生排斥和抗拒心理,采取拖延的方法,让事情延迟到来

 在做任何决定之前,征求孩子的意见,给孩子发表自己观点的机会,家长再表示理解和体谅,孩子就会放弃抵触心理,采用积极的方式解决问题

2.选择性拖延症背后的抗拒心理

 在趋利避害的本能驱使下,故意推迟对自己不利的行为,越是难度大的事情,拖延的时间越长

 找到对某些事情拖延的根本原因,如果原因合理,就不要再强迫孩子了,如果难度较大,协助孩子一起订计划,分阶段完成,和孩子一起度过难关

3.完美主义的孩子更容易拖延

 有完美主义倾向的孩子特征:非此即彼的极端思维;设置过高的目标,并没有因为无法实现而受挫;对自己不满;为了追求完美,在一件事情上过分纠结,产生自我怀疑、自我否定,对自己失去信心

 传递给孩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让他们认识到不完美才是世界常态;引导孩子对自己形成正确的评价;及时给予孩子鼓励,认可孩子;教孩子悦纳自己,宽容自己,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4.逆反心理使孩子做事更拖拉

 青春期是孩子最需要得到他人认同与尊重的时期,

 当孩子对父母的意志表现出逆反态度时,不要着急发火,首先要想一想自己是否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

 与叛逆期的孩子说话时要格外注意语气与用词,避免用命令的口吻对孩子呼来喝去,更不能透露出强迫、威胁的意味

5.依赖心理让孩子爱拖延

 放手是父母对孩子最好的爱,要让孩子尽早经历风雨,茁壮成长

 父母应该“懒惰”些,给孩子更多锻炼自己的机会,给孩子更大的空间成长

6.要求太琐碎,超出孩子的接受范围

 父母在与孩子沟通前,要考虑好沟通时如何才能让孩子接受,根据孩子的接受能力,一次不能说太多

7.做事缺乏耐心,孩子拖延成性

 孩子能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有限,学龄前的孩子一般不会超过15分钟,12岁以后的孩子才能稳定超过30分钟

 孩子的耐挫力不强,心理承受能力有限,遇到困难便不知所措

 家长以身作则,对孩子多点耐心,做一个坚定而又和善的教养者


        读完这一章节的内容,我知道了作为家长,首先我要控制自己的急躁脾气,出现问题不要一着急什么都说,要想清楚,有思路,有条理地和孩子沟通,用他能接受的方式和语气把事情说清楚,然后给他时间让他理解,消化。

        然后,我要重新定位自己的心理,孩子就是一个孩子,一个活生生的人,我虽然在学习上没有表现地在意他的成绩,但内心对他的期望很高,所以经常会表现的对他不满意,让孩子没有适时地得到鼓励和表扬。这种情况也会让孩子没有动力,自信心降低,进而也会变得拖拉。

你可能感兴趣的:(寻找儿童拖延行为背后的心理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