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翁操的演奏需要有所谓动听的韵味吗?

在最近的交流中,有位琴友提出来自己弹奏的古琴曲《仙翁操》比较没有味道。

其实这是很正常的情况。


有一次我在视频中看到一位琴界老前辈,弹奏仙翁操的时候,手舞足蹈、摇头晃脑、挤眉弄眼的一番表演。当时我非常诧异,老人家到底感受到了什么,竟然可以如此陶醉其中?


这个时候,我们要想一想仙翁操的演奏应该有所谓动听的韵味吗?


其一,要想一想仙翁操表达的是什么?


仙翁操一般用来做开指曲目。因“仙翁仙翁,仙翁得道仙翁”唱词而得名。说的是陈抟得道成仙的事情。


得道是什么?

一个行者问老和尚:“您得道前做什么?”老和尚:“砍柴担水做饭。”行者问:“那得道后呢?”老和尚:“砍柴担水做饭。”行者又问:“那何谓得道?”老和尚:“得道前,砍柴时惦记着挑水,挑水时惦记着做饭;得道后,砍柴即砍柴,担水即担水,做饭即做饭。”

大道至简,平常心即是道。


道家讲究的清净虚无,所以可能会有喜悦,但是不会是特别悦耳和动听。

得道的过程中可能会有快乐,也可能会有心酸,甚至无聊,平淡等等,这是很漫长的过程。但是可以肯定的一点,不会是特别强烈的感情。并且尤其在于,真的得道那一瞬间肯定不会是大喜大悲,应该是很平淡的。


平凡,平淡的生活中,怎么可能会有外露的丰富感情呢?

想一想如陈抟一般的这些求道之人,在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中,日复一日的砍柴、担水、做饭会有什么韵味吗?

我估计不会。


当然了,外表淡定,内心有可能会有丰富的感情。但那是在内心深处,是你很难用耳朵听到的。这就如同你看一个人外表平静,但是你无法了解他的内心是出于什么样的状态。


抚琴即是如此,最平淡的声音中往往蕴含着最强烈的感情。

蕴含在内的感情谁人可以听得出来呢?——知音!


其二,仙翁操这个曲子只是一个调弦工具。


我们为什么在学琴的初始阶段就要学习仙翁操这个曲子?

此曲早先为调音小调,是散按相合组成的定弦小曲。主要用散、按和音, 挑、勾不同弦来练习基础指法,其重点在“和”的练习。即右手出入之应,左手散按之和,曲意简洁但法度森严。


掌握了《仙翁操》,就懂得如何调音,懂得音律,是个基本功的练习曲。


弹奏仙翁操的时候,应该把注意力放在法度上,而不是韵味。

通过弹奏校准了声音就可以了,不必赋予它太多的人文意义。


如果想通过古琴曲来抒发心意,表达自我,有很多琴曲都非常适合,如长门怨、潇湘水云、酒狂、广陵散等。

你可能感兴趣的:(仙翁操的演奏需要有所谓动听的韵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