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薪27万,本科毕业生不愿去,为什么?

某日跟一高校老师A聊天,她感慨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低,她所在的学校还是有些名头的,可就业率却连一些高职院校都不如。

最让她吃惊和不解的是,有家有一定知名度的国企给一位毕业生伸出橄榄枝,开出27万的年薪,那位毕业生居然不去,理由是要外派工作,而他本人不想离开自己生活了20年的地方。

这样的起点薪金比辛苦工作多年且有一定职位的A收入还高一点,所以她对该学生的选择十分不解。

其实,如果联系目前毕业生的年龄及生活背景,对有人做出如此取舍就觉得再正常不过。

今年的本科毕业生,基本是95后的孩子,能上A所在的那所大学的,家境大都是较为优越的,且多为独生子女。

这批孩子出生时,大环境的经济条件已经有了很大改善,多数人不再只求温饱,而是开始有精神和其它层面的更高追求了,比如自我实现,比如随性洒脱地生活。

在这样环境下成长起来的独生子女,在家庭经济状况又较好的情况下,是没有经济压力的。

换句话说,“不差钱”是这批孩子敢于这样任性做选择的首要原因,他们大可以按自己的意愿去慢慢做挑选,而不是急于找到一份工作赚钱养家。

其次,社会职业和可选项多元化也是目前毕业生不愿早早框定自己的重要原因

传统观念认为的能进国企就是很好的就业渠道,在目前年轻人的心里已经没有那么重的分量了,大量新鲜有趣的职业备选项存在,是本科毕业生敢于挑三拣四的底气。

第三,从小就见多识广的孩子和花大力气托举孩子的家长,对就业的期望值会更高

这好比赌博,下的注越大,对赢的渴望越强烈,薪酬越高越能满足下注时的渴求。同时,越容易得到的东西,人们越不容易感觉到它的价值,总觉得还会有更好的在前面等着。

第四,被充分满足过的人,有更强大的内心去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甚至什么也不追求,只求舒服,不会像溺水的人抓救命稻草那样聊胜于无

对于不必为生存挣扎的人来说,工作就是要找自己完全中意的,如果暂时没有,就慢慢找,直到找到为止,哪怕暂时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也可以悠悠地去发现,他们不着急的。

当“啃老”变成孩子和家长共同的意愿,当随便怎么折腾都有人兜底,当怎样的选择都会被包容,当就业不是刚需,岗位啊薪酬啊稳定啊别人的艳羡啊……就都变得虚无缥缈,不值一提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年薪27万,本科毕业生不愿去,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