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乡村儿童成为最好的自己(一)

“让乡村儿童成为最好的自己”是我在2019年暑假去杭州师范大学参加“马云乡村人才计划”线下培训班时的本期培训的主题。第一次见到这个主题,我便被深深吸引,这不正是我苦苦思考的办学愿景吗?

办学愿景的形成

我是一名乡村学校的校长,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我要办什么样的学校,培养什么样的学生,什么样的教育才是着眼于学生未来幸福的教育。带着这个问题,我不断尝试构建不同的办学愿景,但是这些愿景都不让我满意,我一直在寻找一个可以全面概括教育方针规定的育人目标,给学生未来带来幸福的办学愿景。今天,我发现我找到了,这个愿景就是----让乡村儿童成为最好的自己。

在杭州第一天的培训中,李镇西老师再次提到这句话,李老师问:“让乡村儿童成为最好的自己”这个主题是谁提出来的?听课的学员们回答:“是马云老师”。李老师听后高兴地说:“这个主题提的好,这是一个办学愿景。”那么,这个愿景好在什么地方呢?

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是传统教育的改造者,是新教育的拓荒者,他提倡从儿童的天性出发,促进儿童的个性发展。他主张要打破传统教育三个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和教师中心,提倡新三中心:儿童中心(学生中心)、活动中心和经验中心。杜威认为人们在社会中参加真实的生活,才是身心成长和改造经验的正当途径。所以教师要把教授知识的课堂变成儿童活动的乐园,引导儿童积极自愿地投入活动,从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养成品德和获得知识,实现生活、生长和经验的改造。儿童也只有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才能不断的认识自己,修炼自己,从而树立自信心,获得主动学习动机,最终成就自己精彩人生。

陶行知则认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教育要解放儿童的头脑、双手、嘴、眼睛、时间和空间,还儿童以自由,从而解放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儿童的创造力,就会引导儿童逐步成为最好的自己。

苏霍姆林斯基将“全面发展”“和谐发展”“个性发展”融合在一起,提出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想,并将其作为学校教育的理想和目标。一个全面、和谐、个性发展的儿童,就是一个最好的自己。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中,其中人的最高需求是“自我实现”,学生每完成一个他认为的重大“自我实现”,都会让孩子感觉到“我自己行”,久而久之便形成强大的自我效能感,“高自我效能感”是真正促动孩子自主学习的发动机。从这点上来看,从小就创造条件,培养孩子自我效能感,成为最好的自己,对孩子的一生是有重大意义的。

《未来学校》的作者:泰德·丁特史密斯在书中写道:孩子们上学是为了找到自身的天赋和兴趣所在,开放自潜能,获得充分的教育,从而踏上充实而富有责任感的人生旅途。美国的教育政策从1893“工厂模式”,到2002“不让一个孩子掉队”草案,再到2009“力争上游”计划,最后到2015“让每个孩子都成功”,引领美国的教育走向发展的“快车道”,而这条“快车道”的核心内容就是“让每个孩子都成为最好的自己”。

教育的永恒主题是促进“人”的发展,每个孩子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优势,让孩子在优势上树立自信心,成为成为最好的自己,只有自己优秀了,才能让世界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所以,全面发展而又富有个性的自己,才是符合儿童成长规律的。

教育是为孩子的幸福生活服务的,办一所让孩子玩的好、学的好、有课程、有故事的小而美学校,让乡村儿童成为最好的自己,是我一生无悔的追求。

读书——校长的第一项修炼

一个学校最可怕的是一群愚昧的教师在兢兢业业,一群不读书的教师在拼命教书。一个人会读书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一个校长读书可以引领一群教师读书,一群教师会读书就可以改变一所学校的命运,千千万万个会读书的老师就会改变无数个孩子的命运,进而改变国家、民族的命运。

我的人生规划:用三年(2019——2021)时间打造一个更好的自己。为什么要用三年时间呢,根据10000小时理论,一个人要想在某方面做出成就,按平均每天工作9个小时估算,大约需要三年(10000小时)才能有所成就。实现这个人生规划的路径是“四个不停”:不停地读书、不停地写作、不停地反思、不停地实践。所以,我在2019年给自己定下一个目标:读书40本,写作40万字,反思350篇。另外,要专业阅读,不读绿消磨意志的书,只读能促进自己工作,提升自己生活质量、教育好自己的子女、修身养性的书。电影《卡萨布兰卡》经典台词:“你现在的气质里藏着你读过的书、走过的路和爱过的人。”有人问窦桂梅:“你怎么如此精神?”窦桂梅骄傲地介绍自己的美容经验——读书。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可以改变自己。

(未完待续)

小而美学校办学实践与探索

你可能感兴趣的:(让乡村儿童成为最好的自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