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记】量感,在玩转活动角中提升

【写在前面】共同体上课,不容懈怠。虽然会带来梦见上课之前的种种慌乱带来的疲惫,但依然享受之。才发现,在上课这件事上,我是需要借助他人力量或者团队力量才能去认真思考的,还没有达到像坚持写作一样的自动化思考。

【正文】

按照教学进度,呈现北师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旋转与角》一课,每一次上课都是一种尝试。

环节一:追问课题,厘清源头

出示课题,齐读课题,提出问题:你觉得这个课题是想告诉我们什么?

预设:旋转与角有关系;角是旋转而来的……

实录:

生1:角的大小可以旋转吗?:

师:也就是旋转与角有关系吗?

生2:旋转与角有什么关系?

生3:旋转与角在生活中有什么用?

师:角与旋转有什么关系呢?角到底怎么得到的?

生:角是通过旋转得到的。

生:围绕相交点旋转。

师:通过刚才的发言知道,角与旋转有关,角的产生与图形的运动有关。

第一次变换问法,一些孩子惯常用的是针对课题提问,这也在情理之中。

环节二:玩转活动角,旧知生发出新知

问题:在制作活动角和玩活动角的过程中,你有哪些数学发现?

预设:角的组成;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张口方向也无关,只与张口大小有关;形成各种各样的角;可以逆时针和顺时针旋转……

实录:

生1:旋转过程中会有很多角。

生2:角的开口越大,角越大。

师:你的角和我的角谁大?(师拿出一个边长比学生的边长长的角)

生2:你的大。

师:为什么?

生2:因为你的边长更长。

师:也就是说边越长,角越大?(众:不是)这是我们二年级探究过的问题。

师:与什么有关?

生:与张口大小有关。(师贴出板书填空)

师:还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角旋转一圈会重合。(演示)

师:旋转有几个方向?(顺时针方向,逆时针方向)我们小学阶段只研究逆时针方向的角,也就是和时钟方向相反。

生:我发现角是由两条射线组成的。一个顶点和一条线组成一条边,就是两条射线组成。

师:有同学说线段可以吗?

生:都可以,在这里我们暂时不研究边是什么线。

生:旋转过后的角方向变了吗?

师:除了方向变了其它还有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生:老师,我有一个问题,方向变了还有什么没变?

生:大小没变。

师:刚才有孩子说在旋转过程中产生了各种各样的角,我们接下来一起研究它们。

学生的发现都是比较散的,老师将之往前引领一步,掌握角的组成和特点。

环节三:聚焦角的分类,回归角的本质

(一)独立思考和组内分享。

问题:学力单的活动二共有3个小问题,有困难的请举手?(调查学情,为下一环节找分享人做准备)你觉得他们的困难最主要来自哪一个问题?尝试通过小组力量解决。

预设:有5-10人有困难,基本能在小组得到解决。

现实:约有6个人有困难。孩子们积极投入分享。

(二)在分享中复盘,解决重难点

问题:刚才遇到困难的孩子,现在已经解决了的请举手。请一位来分享你的所获。

预设:随机抽一名同学到黑板上来完成角的分类,包含名称、大小、以及关系,完成板书。

实录:

师:小组内没有得到解决的举手?

生:我不知道周角和锐角,哪个大?

师:这是一个好问题,看看我们在分享过程中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请晨来分享。(黑板贴出不同的角)先认识一下有哪些角?

生:有钝角、锐角、直角…

师:叫出名字一点都不稀奇,重点是给它们排排队。(学生排队)

师:一起喊出它们的名字。有两个新朋友是哪两个?一起喊出它们的名字。谁来演示平角怎么来的。你看出来平角是怎么来的吗?

生:先复原,旋转两条边成一条直线。

师:平角顾名思义就是旋转成平平的角。谁看懂周角是怎么来的?

生:先复原,旋转一周。

师:周角顾名思义就是旋转一周的形成的角。

师:每类角的范围?(师生总结出的范围,并板书出来)看这些角,你有什么问题吗?

生1:周角可以表示0度吗?(讨论:不可以)

生2:平角看上去像一条直线,它还是一个角吗?(讨论:回归到角的组成)

生3:如果角比平角大比周角小,它叫什么名字呢?(介绍优角)

生4:有比360°大的角吗?

生5:如果旋转两圈,那就是720°,对吗?

生6:720°的角怎么画呢?

生7:这些角如何度量呢?(引出下节课要学的知识)

师:最后我们再快速解决两个问题:

1平角=(  )直角

1周角=(  )平角=(  )直角

让我欣喜的是孩子们的在小组分享里的投入,以及全班分享时的问题意识,真的是让我“目不暇接”。这样的课堂也许能撬动孩子的问题意识吧。

环节四:从收获走向未来

问题:关注板书,你有什么收获?接下来将学习关于角的什么知识?

【补救】

好些孩子的问题,都是等到下课后才让他们分享的。14位老师听课,也询问了几位老师的听课反馈,利用午间去复盘了一次,一是对平角和周角的描述,二是如何画平角和周角。并让孩子们在学力单上画出来,学力单检查,基本得到5颗星。

【反思】

1.有老师建议我应该顺势而为,学生说到很多角时,就将这些角开展展示分享。而我的处理是基于学生的真问题,想让那些真正不懂的孩子通过小组分享或者全班分享有收获。如果在前面顺势,势必还是会了的孩子在学习,其他孩子就是被动学习。一节课,我还是需要有意将那些从不会到会的孩子亮出来。

2.预设的一个活动没有进行:包括:我说你做——我说角的名称,你用活动角表示出来。我说你比——同桌两人一人说角的名称,另一人闭上眼睛操作。让学生动起来,是我上课的目标。

3.板书对比。


初次板书



复盘补救后的板书


所以,需要研课才能走向课堂的深处。继续期待这样上得直冒汗的课,哈哈。

你可能感兴趣的:(【课堂记】量感,在玩转活动角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