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被讨厌的勇气》笔记

我们时时会为单位复杂的人际关系感到疲惫,常常对烦琐的生活感到乏味,时常为自己家的孩子不如别人家优秀感到焦虑。

觉得自己的生活离幸福越来越远,又很久没有平心静气地与自己的心灵来一场对话……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与弗洛伊德、荣格被并称为“心理学三大巨头”。他是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同时也堪称为思想家和哲学家。他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竞争和完美的愿望,并认为没个人都具有一种奋力拼搏、追求优越以适应环境,从而达到自我完善的能力。

《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用青年与哲人“对话”的形式,用一个烦恼不已的青年通过与哲人对话,了解阿德勒思想之后整个人变得豁然开朗这样一个故事,带我们一步步走进阿德勒心理学和阿德勒思想。

青年认为,在结果之前肯定先有原因,哲人说如果一味地关注过去的原因,企图仅仅靠原因去解释事物,那就会陷入“决定论”。也就是说,最终会得出这样的结论:我们的现在甚至未来全部都由过去的事情所决定而且根本无法改变。

所以,阿德勒心理学考虑的不是过去的“原因”,而是现在的“目的”。如果我们一直依赖原因论,就会永远止步不前。

阿德勒心理学明确否定心理创伤,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自己赋予经历的意义。

他还说到,一切烦恼都是人际关系的烦恼,困扰我们的自卑感不是“客观性的事实”而是“主观性的解释”。而这种主观性的东西是可以选择的。

阿德勒认为如果我们不再寻求认可就自由了,不要活在别人的期待当中,要把自己的和别人的“人生课题”分开来,即使是父母也得放下孩子的课题。

说到这里,作为母亲的我深有感触,我们在看待他人的时候,往往会先任意虚构一个“对自己来说理想的形象”,然后再像做减法一样地去评价。

作为父母的我们全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习、运动样样满分,然后上好大学、进大公司。如果跟这种——根本不存在的——理想的孩子形象相比,就会对自己的孩子产生种种不满。从理想形象的100分中一点一点地扣分。这正是“评价”的想法。

我们应不将自己的孩子跟任何人相比,就把他看做他自己,对他的存在心怀喜悦与感激,不要按照理想形象去扣分,而是从零起点出发。

哲人举了个例子假设孩子在家吃完饭之后帮忙洗碗,如果说“这种事就算了,快去上学吧”,那就是按照理想的孩子形象做减法运算的父母的话,如果这样做,就会更加挫伤孩子的勇气。

但是,如果能真诚地说声“谢谢”的话,孩子也许就可以体会到自己的价值,进而迈出新的一步。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被讨厌的勇气》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