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自我认知的黑箱》随笔

      你可以不对,这才是自由。

        ‘做‘正确’的事情,

        不是我们的全部需求,

        表达自己自己的自主性,

        才是生命的需求。’

      有的人想活的自由,却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总是有一种压抑窒息的感觉。我想,也许他不知道——自由从来就不是‘做一件结果好的事情’,而是指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所以,自由是有代价的。因为会导向不好的结果。生活中所有事情都自由,肯定不现实的。

      孩子不想上学,也不想写作业。这就是他想要的自由,但他不能说不上学就不上学。

      即使在不那么随心所欲的事情里,也有一种自由容易被忽略——孩子表达‘我不想上学,也不想写作业’的自由,前提是他的父母能承受这样表达勾起的焦虑情绪,能够允许孩子产生‘我不想上学’的想法。

      一个人在小时候,因父母的管教,自由往往是难以实现。成年后,当一个人开始对自己负责,他有权去选择做一件事,而这件事的结果不一定好,还可能很糟糕,但只要他喜欢,并愿意承担代价,他仍可以去选择。

      这就是自由的日常体现。

      举个例子:

      有个30岁的女性,未婚,和父母住在一起。

      秋风起,每天早上,穿什么衣服依旧被母亲唠叨。

      在降温的天气里仍然选择穿短袖出门,即使被冻感冒,也是她的自由。

      也许听母亲的话,换长衣长裤,姑娘便不会生病,这是一个母亲期待的好结果,但姑娘仍有自己的选择——我想这样做,即使有可能引起不好的结果。但只要我喜欢,我就愿意承担这样的结果。

      自由,并不是‘我没听母亲的话,但是你看我也没感冒,所以我是对的’,而是‘我感冒了,也许我的选择不够好,但是我就愿意这样做’。

      小到生病,大到不结婚、不生孩子、结束关系、换工作、换性别、放弃事业或学习机会、做一件很蠢的事、进入一段毫无结果的关系、爱上一个渣男或渣女……这些都是一个人的自由。

你可能感兴趣的:(《走出自我认知的黑箱》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