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节让人热泪盈眶的数学课02

感受四:

这堂课,华老师其实就是和学生一起解决一道难题——

徒弟:师父,你多大了?
师父:我在你这年纪时,你才5岁;但你到我这年纪时,我就71岁了!
请问:徒弟几岁?师父几岁?

他先让学生们思考,听课的老师也一起思考,尽量想出答案。几分钟后,他请做出答案的同学举手,举手的不多。然后华老师请后面听课的老师中做出答案的挥挥手,结果老师还不如学生。

华老师请孩子们转头看老师们举手的情况,说:“看到了吗?孩子们,老师们还不如你们呢!所以现在还没有做出答案的孩子们,心里不要有压力了,老师也做不出来嘛!”

看似调侃老师,却给每一个孩子,特别是那些可能自卑的孩子以信心。

感受五:

华老师接着问:“没有做出答案的同学,你是想听同学说,还是想自己再想一想?”

孩子们说:“我们自己再想一想。”

华老师当即表扬:“自己想一想,真好!”

这里,让孩子选择,其实就是把学习和思考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然后华老师又问一位有答案的同学:“你能否憋住不说?”

那个孩子说:“能!”

华老师说:“太好了!孩子们,有科学研究表明能憋住不说的孩子,将来将更有成就。为什么呢?因为他心中有他人。他们知道学习不是一两个优秀的人表演的机会,而是大家一起去思考,一起去进步。”

在这里,无论是让没想出答案的孩子“自己再想一想”,还是让做出答案的孩子“憋住不说”,都是对每一个孩子思考权利的尊重。

在一些老师的眼里,一堂公开课成功的标志,就是学生“发言踊跃”。而一个班,怎么都会有几个聪明孩子担任“发言积极分子”,他们的“热闹”撑起了一堂课的成功。但是,相当一部分学生的思维权利却被剥夺了。相比之下,华应龙提倡孩子们“想一想”,同时要求个别反应敏捷的孩子“憋一憋”,就显出了他不同于一般老师的高明之处,智慧之处,其实,这与其说是课堂技巧,不如说是他发自内心对每一个孩子的尊重。

感受六:

讲到这道题,华老师很得意地说:“我有八种解题方法可以告诉你们,但是我不说,我只给你们我的‘祖传秘方’。”

面对孩子们疑惑而渴求的眼神,华老师把他所谓的“祖传秘方”写在了黑板上——“投石问路”。

然后通过和孩子们讨论这个成语的含义,教给孩子们方法:试探。

事实上,整个一堂课,华老师没有给学生们说如何解开这道题,而是从这个细节出发,他开始带着孩子们试探。

包括,孩子们“投石”(试探)后的互相交流,也不说做题,而是交流“投石”。

试探过程中,孩子们的兴趣被唤醒,思想被点燃,智慧被激发……

感受七:

华老师循循善诱开导孩子们——

“投石问路”,“投石”的目的是为了“问路”,关键是“问”,即“发现”,发现规律。

华老师问:“同学们发现了什么呢?”

马上有好些同学举手。

华老师说:“这样,发现了的同学不要举手,你们把大拇指放在胸前我就知道了。没发现的同学,继续抓紧时间发现。”

这个细节让我怦然心动。

维护每一个孩子的尊严比教给每一个学生知识更重要。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节让人热泪盈眶的数学课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