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培从业者说“双减”:不要小看国家整治教育问题的决心,教培从业者可以这样转型

“双减”是势在必行的国策,跟此政策关联最大的是教培从业者、家长、学生、在职老师,关联不大却讨论声很大的是关心国事,饭后吃瓜的群众(纯属讨论,并无坏心)、唯恐抓不住热点的吃瓜人士(什么心思因人而异,不好一概而论)。

作为曾经的在职老师、后来的专职教培从业者、有俩娃的家长、也常吃瓜的群众,我也很关心这件事情,在网上看了很多观点后,来说说我自己的看法。

第一,不要小看国家整治教培的决心。有人拿韩国抓课外培训失败的案例说事儿,这没什么意义。我们国家连新冠疫情这样难的事都交出了这样好的答卷,相信我们国家要整治,就不会半途而废;

第二,“一刀切”虽然确实也打击了很多有良心、爱教育这行业的小型机构和个人,但是却有利于实操。我个人认为,“一刀切”并没有“一刀否认”所有从业者的良心、能力、付出,所以有良心也有水平的从业者也不必自伤自怜、自我委屈;

第三,政策消化需要时间,但这并不意味着从业者可以钻空子。也许实操下来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但“规范”是迟早的事情,所以我们从业者转型的前提是“合法”;

第四,教培老师在小区里租房开小组课、在家招生开课也将不是长久之计,继在职老师私下开班被举报,慢慢地,不在职的教培老师开班也将不能长久,建议老师们只把这个当过渡和缓解,少收课时,用心上课,同时积极思考下一步的方向,开始做行动上的尝试;

第五,上门一对一、线上一对一是更长的过渡方法,教培老师不要着急多排课,多揽单,自己也要拿出原则来挑选家长。因这种方式教培老师是比较被动的,家长的人品是保障老师权益的重要因素,教培老师也更要自律,对自己提更高标准,尽心尽力来带学生。但个人觉得也是过渡,还要琢磨长期打算;

转型方向:

第一,有特色的小型托管班。学校普及午晚托,但总有个性需求的,在守法合法的前提下,可以给孩子提供更好的午睡环境,更好的午餐;晚托特色可以更精细辅导作业,周末托管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增加特色,我长期只做语文,能想到的就是分年级读课外书,不写书面作业,只口头分享读书感受。还有托管班特色是国学推广,故事会等,也可以探求复习旧课知识,只要不是违规项目就行;

第二,有特色的自媒体。把擅长学科的重难点整理出来,一个短视频一个短视频地录讲。在流行短视频以前,我曾经试过用语音直播间,直播写读后感。以《夏洛的网》这本书为例来讲读后感写法,纯属给自己学生的福利,然后反响挺好的,他们转发回放链接也很多次。所以,有经验的老师可以录视频,先免费推给自己的学生,再慢慢适当少少收观看费用。这个方法在过渡期(上小组课,一对一时)就应该努力尝试,否则一旦在家开班和上门一对一也严查的时候,会措手不及;

第三,根据不同的地域和资源开发新课程。比如在深圳,会有很多港籍、外籍学生有学科补习需求,这个跟内地的“双减”政策毫无关系,且很多学生接受线上课程,上课也方便。当然这点可能不具有普适性,但自己努力开发一些合规的新课程也是可以尝试的;

第四,建议年轻的教培老师转行。年轻的老师们更具有彻底转行的优势和竞争力,中年、后中年时期的老师们根据自己的经济情况和人生打算来看,经济状况不错的老师过渡期好好工作,政策完全落定之后觉得难做可以闲散半退休,经济压力大、年龄不上不下的老师最难,就只好硬着头皮转型或者转行了。

最后,我想说,长远来看,“双减政策”对国家长展有利,且现已成定局。教培老师很难,但也只能向前看。天无绝人之路,真的退一万步来说真的像90年代末的下岗那样难,只要肯放下架子,抛下面子,勤奋务实,做开滴滴、送外卖这样的正当职业,也能坦然生存。

我们的国家,这样的时代,不会抛弃和辜负心存善意、勤奋务实的老百姓。

与大家共勉!大家还有什么建议和指导,可以留言补充。


新闻截图


你可能感兴趣的:(教培从业者说“双减”:不要小看国家整治教育问题的决心,教培从业者可以这样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