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刷屏的博士论文致谢

“我走了很远的路,吃了很多的苦,才将这份博士学位论文送到你的面前。二十二载求学路,一路风雨泥泞,许多不容易。如梦一场,仿佛昨天一家人才团聚过。”

近日,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一博士论文的致谢部分爆红网络。作者在《致谢》中用其亲身经历向我们演示了什么是“命运多舛”,什么是“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什么是“知识改变命运”。

部分致谢内容

说实在话,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我仿佛感同身受,很多经历都似曾相识。然而,我比作者幸运多了,至少父母都在,至少学费不用发愁。但是相同的是,都是通过不断学习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我出生在农村,家里就靠几亩薄田度日,生活的窘迫可想而知。我从小到大很少买新衣服,小学毕业之前都是穿姐姐的旧衣服,初中之后每年春节会添一件新衣服。我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帮家里干农活,印象中大概五六岁,就开始下地割麦子。那时候手小,一次只能割五六根,还要用镰刀磨半天才能割下来。一天下来,小手都是血泡。农闲的时候,我最喜欢躲在家里看书。说实在话,那时候除了看书好像也没什么别的娱乐活动。看电视,整个村里只有一家有电视,经常去看也不好意思;看手机,开玩笑,那时候连固定电话村里都没有。唯一像样的娱乐活动,大概就是村里有红白喜事的时候会请人放电影。说实在话,现在孩子的娱乐活动太多了,书本对他们的吸引力远没有电视、游戏的吸引力大。这也是很多家长提倡下班后关闭电脑、手机和孩子一起读书的原因之一。言归正传,我们家里那时也没几本书,我能读到的多是姐姐的课本。有时候实在没得读了,连她的作业本、作文本以及其他任何带字的纸片都不放过。直到小学五年级我搬到城里和爷爷奶奶一起住,才真正读了几本像样的书——拼音注版的四大名著。但不管是被动也好主动好,爱读书的习惯是养成了,直到现在,受益良多。爱读书的孩子一般也不会太排斥学习。因为书里面会有很多道理,教人学习,教人向上。书还会告诉我们,生活不止我们眼前的农田,还有远方的高楼大厦;早餐不只有稀饭咸菜,还有面包和牛奶。小时候就一直想到县里、市里、省里甚至更远的地方看看。要完成这个梦想,在当时比较可行的方法就是好好学习,努力考上最好的小学、从而考上最好的初中、高中,进而考上相对比较理想的大学。就是为了改变现状,过上更好的生活,我一路从一个小农村走到上海这个大都市,终于实现了我从小早餐喝牛奶吃面包的梦想(当然吃久了也会腻,现在倒更愿意喝粥吃咸菜啦)。

说这么多,其实想表达的就是,不要被所谓的“读书无用论所迷惑”,读书仍然是一大部分人尤其是农村孩子改变命运的机会。

我是法里法外,法里分享法律知识,法外畅聊社会人生。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篇刷屏的博士论文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