笨蛋学设计模式结构型模式-适配器模式【7】

结构型模式-适配器模式

    • 7.1适配器模式:arrow_up::arrow_up::arrow_up:
      • 7.1.1概念
      • 7.1.2场景
      • 7.1.3优势 / 劣势
      • 7.1.4适配器模式可分为
      • 7.1.5适配器模式
      • 7.1.6实战
        • 7.1.6.1题目描述
        • 7.1.6.2输入描述
        • 7.1.6.3输出描述
      • 7.1.7总结
      • 适配器模式

7.1适配器模式⬆️⬆️⬆️

7.1.1概念

​ 适配器模式是指将一个类的接口转换成客户端所期望的另一种接口,从而使原本因接口不匹配而无法一起工作的两个类,能够在一起工作。基本上也就是通过增加一个中间层来解决,而适配器扮演的角色恰恰就是这个中间层。

7.1.2场景

​ 在我们生活中可以看见的电源转换器,根据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电源标准,比如我国国内使用的是普通的扁平两项或三项插头,而德国使用的是两项圆头的插头。因此,若是在德国使用手机充电器插头无法直接使用上德国的电源插排,就无法给手机供电,生活中有一款电源转换器,就好比一个适配器,其插头既符合德国标准,可以在德国的电源插排中使用。而上面的电源接口也符合国内标准,这样就可以通过电源转换器实现手机充电。

7.1.3优势 / 劣势

  • 解耦性:通过引入适配器类来重用现有的适配者类,以此将目标类和适配者类解耦,从而无须修改原有代码
  • 复用性:通过引入适配器类使得适配者可以在多个不同的场合被重复使用
  • 可维护性:将原本因接口不匹配的类,通过适配器的存在让其能够一起工作

  • 局限性:由于Java语言只能继承一个类,所以一次最多只能适配一个适配器类,不能同时适配多个适配器
  • 系统复杂性:若过多的使用适配器,会导致程序的代码十分的紊乱,不易于后期维护

7.1.4适配器模式可分为

  • 目标接口Target:客户端希望使用的接口
  • 适配器类Adapter:实现客户端使用的目标接口,持有一个需要适配的类实例
  • 被适配者Adaptee:需要被适配的类

客户端就可以直接使用目标接口,而不再需要堆原来的Adaptee进行修改,Adapter起到了一个转接扩展的作用

7.1.5适配器模式

package com.technologystatck.designpattern.mode.adapter;

public class Adapter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Target target  = new AdapterClass(new Adaptee());
        target.request();
    }
}

//目标接口
//就是想通过这个接口调用被适配者类中的方法
interface Target{
    void request();
}

//被适配者类
class Adaptee{

    public Adaptee() {
    }

    void specificRequest(){
        System.out.println("Specific request");
    }
}

//适配器类
class AdapterClass implements Target{

    //持有一个被适配者实例
    private Adaptee adaptee;


    public AdapterClass(Adaptee adaptee) {
        this.adaptee = adaptee;
    }

    //相当于一个转换器,实现了接口,可以调用接口里面的方法
    //又有一个实例,可以在接口中的方法调用被适配者的方法
    @Override
    public void request() {
        //调用被适配者类的方法
        adaptee.specificRequest();
    }
}

7.1.6实战

7.1.6.1题目描述

小明购买了一台新电脑,该电脑使用 TypeC 接口,他已经有了一个USB接口的充电器和数据线,为了确保新电脑可以使用现有的USB接口充电器和数据线,他购买了一个TypeC到USB的扩展坞。

请你使用适配器模式设计并实现这个扩展坞系统,确保小明的新电脑既可以通过扩展坞使用现有的USB接口充电线和数据线,也可以使用TypeC接口充电。

7.1.6.2输入描述

题目包含多行输入,第一行输入一个数字 N (1 < N <= 20),表示后面有N组测试数据。

之后N行都是一个整数,1表示使用电脑本身的TypeC接口,2表示使用扩展坞的USB接口充电。

7.1.6.3输出描述

根据每行输入,输出相应的充电信息。

package com.technologystatck.designpattern.mode.adapter;

import java.util.Scanner;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canner scanner = new Scanner(System.in);

        int nums = scanner.nextInt();
        scanner.nextLine();

        for(int i=0;i<nums;i++){
            int chargeType = scanner.nextInt();
            if(chargeType == 1){
                //使用电脑用TypeC充电
//                TypeCTarget computer = new Computer();
//                computer.chargeWithTypeC();

                //用上扩展坞也能给电脑充电
                USBTarget typeCAdapter = new TypeCAdapter(new Computer());
                typeCAdapter.charge();

            }else if(chargeType == 2){
                //使用USB充电
                USBTarget usbAdapter= new AdapterCharger();
                usbAdapter.charge();
            }
        }
    }
}
//让以下两种接口可以在一起合作使用
//TypeC接口,一种目标接口
interface TypeCTarget{
    void chargeWithTypeC();
}
//USB接口,另一种目标接口
interface USBTarget{
    void charge();
}

//Typec适配器类,相当于扩展坞
//当使用了该扩展坞,相当于也能使用TypeC充电
class TypeCAdapter implements USBTarget{

    private TypeCTarget typeCTarget;

    public TypeCAdapter(TypeCTarget typeCTarget) {
        this.typeCTarget = typeCTarget;
    }

    @Override
    public void charge() {
        typeCTarget.chargeWithTypeC();
    }
}

//新电脑上的typec接口
class Computer implements TypeCTarget{

    @Override
    public void chargeWithTypeC() {
        System.out.println("TypeC");
    }
}

//适配器充电器类,相当于充电器
class AdapterCharger implements USBTarget{

    @Override
    public void charge() {
        System.out.println("USB Adapter");
    }
}

7.1.7总结

  • 适配器模式

  • 优点:具有良好的扩展性,不需要修改客户端的代码

  • 总结:将一个类的接口转换成客户端所期望的另一个接口,解决了不兼容的接口之间的通信

  • 场景:已经存在的类的接口与现有的代码不兼容;系统扩展新的类与现有的类不一致

你可能感兴趣的:(笨蛋学设计模式,设计模式,适配器模式,java)